诗人解文阁:从青龙大山深处走向文学圣殿

2017-04-06 14:39:46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高中毕业后大解回家务农,繁重的劳作不能阻挡对文学的热爱,他和詹福瑞、王进勤等6位同乡年轻人,竟然在小乡村中办起了一份文学期刊《幼苗》。年轻人们自己动笔写小说、诗歌、散文、故事甚至歌曲,囊中羞涩,每个人从有限的收入中挤出两角钱做印刷费。尽管纸张粗糙,尽管文笔青涩,但这份期刊却是这大山中6位文学青年的创作起点,还吸引了十几位下乡知识青年投稿、阅读。聚在一起,他们谈论的不是前途、工分,不是娶媳妇盖房,而是文学、书籍。“那时我们真是雄心勃勃,充满理想和激情,虽然环境很艰苦,但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在文学的路上走下去。”大解回忆起40年前的情景时语气中不自觉地带着几分激动。是啊,40年后,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年少时的梦,又有多少人能实现最初的梦想呢?

  《幼苗》只办了短短4期,后来因为人员变动停办了。几年前,大解与时任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的詹福瑞相聚,不禁回忆起当初创办的《幼苗》,“我说,要是能找到当初的一份《幼苗》,那可真是奇迹了。”说到这,他笑出了声。

  故乡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

  1977年,大解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大解的阅读范围一下就扩大了,他泡在图书馆中,读惠特曼的《草叶集》,读闻一多的诗,读郭沫若的诗,广泛地接触现代诗歌。上世纪80年代前期,经过文化荒芜的人们对文化知识爆发出极大的热情。大解回忆,每到周末,北京的书店都排起长长的队伍,很多人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公共场合,文学爱好者们蜂拥而至,拿着本子抄写、传阅,排在后面的甚至把本子放在前边人的后背上。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艺思潮涌入,带来新的冲击,大解在这个时期阅读了大量美术杂志如《美术》《世界美术》《美苑》《江苏画刊》等,给了他文学艺术以外的滋养。这个时期涌现出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像北岛、江河、顾城、舒婷等人,备受文学青年的推崇。正是在这个时期,大解充分吸收着文学艺术的滋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