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历史古名镇——孟封镇(下)

2017-06-29 08:00:00 来源:清徐县 作者:清徐县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这里还想说一下在尧城最有影响的建筑——尧庙。尧庙在村北城门西侧,建筑庞大雄伟,传说是在帝尧“宫室”(尧当时居住的草屋)的原址上修建的。据《太原府志》卷十四载:帝尧庙在县(晋源)东三十里尧城都,元至正(公元1341——1368年)年间曾重修过一次,该庙为一座四合院建筑,北面为无梁殿,南面为献店东台,西南门为廊房。正殿下承方形台基,高约1米,四边各长14米,大殿高约12米,为砖木结构建筑,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置廊柱二十根,四角飞檐,殿内斗拱砌成井藻,以八角天文图封顶,故人称无梁店。(笔者曾于1974——1984年间在当时的孟封云社工作,1977年在尧城下乡一年,住城北门东方世庆家,距尧庙不过200米,当时大殿之内为第三小队粮库。笔者当时曾爬上大殿西砖墙,细观屋顶内部结构,其实斗拱之上实有柁梁,但因缝隙太小,不能尽观其貌)。殿内原塑帝尧座像,两旁各有塑像两尊,传为羲、和二对兄弟。帝尧像头盘髻,身着布衣,裹腿,脚登草履,形态雍容大雅,气宇轩昂,且涂金敷彩,使尧王座像金碧生辉,栩栩如生。

  无梁店构思精巧,独具匠心,在金、元之际建筑中,独领风骚,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至今民间流传着种种传说。

  其一说尧城镇有个种西瓜的老汉外号人称“一篓油”。一年夏天,他正在官道旁瓜田看瓜,一天,顺着官道走来三个人,口渴得要命,下来买西瓜吃。一篓油为人厚道老实,从地里挑了一颗上好的西瓜切开,这三人边吃边称“好瓜”。一篓油见此三人温文尔雅,谈吐不俗,举手投足之间,都显露出一副尊贵的架势。客人吃完瓜后,让一篓油算帐付钱。一蒌油觉得客人尊贵可敬,有心接交为友,因而坚持不收分文瓜钱。三人再三要付,一蒌油坚持不收。三人无奈,只好问了卖瓜人的姓名,表示了谢意。一年后的一天,突然由县城传来圣旨,传尧城卖西瓜的一篓油赴京听旨,可把一篓油吓了个半死。但圣旨传召无奈,只好动身到京受旨,他来到京城没几天,皇上就传召见,他只好进殿跪听圣旨。皇上问他:“你就是在尧城官道上卖西瓜的一篓油吗?”一篓油答道:“小人正是。”皇上又问:“你还认识我吗?”一篓油抬头一望,老眼昏花看不清。皇上说:“你忘了去年夏天我路过尧城吃你的西瓜的事吗?”一蒌油一想,确有此事,只是当时一并而行的共有三人,谁会想到他竟然是皇上呢!皇上称赞他忠厚仁义,要重重地赏他钱物,一篓油坚持不愿受赏。皇上又问他:“你既然不爱财物,可有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一篓油生性善良,不爱钱财,但信仰神佛,因而他就提出要在尧城村内修建一座神奇的大庙以供奉神灵。皇上立即答应并传旨下去,在尧城速建一座尧庙,一应费用统统由国库开支。后来就在尧城建起了全国罕见的无梁殿。

  其二说得是清康熙年产间翻修尧庙时,有一位五台籍的木匠高手应聘修缮大殿。在拆除殿内斗拱时,发现梁架上挂一木碑,上写:“胜我者缺一块,似我者剩一块,不如我者剩一堆。”此木匠不服,施尽平身所学,将内斗拱全部拆下,并详细作了记号,但后来重新安装时,还是剩下一大堆斗拱,无法装上。至今尚无人能揭示出它的奥妙。下面再介绍一下鹅池:

  孟封村正北七里,尧城村西北八里,即是有名的鹅池村。鹅池是一个历史悠久又极富神奇色彩的地方。据明《太原府志》记载:“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洛阳地陷,有两鹅,苍者飞去,白者止此。刘曜谓为己瑞,筑城应之。”清光绪时修的《清源乡志》袭其说,故得名鹅池。还有一说,“鹅池”的得名,是来自唐尧虞舜,认为这里是虞舜当年养鹅之地。

  据鹅池老辈人代代相传,说舜本是鹅池人。帝尧在尧城建都时的某一天,尧王徒步来到鹅池村察访,见一青年在四周手执皮鞭赶牛耕田,耕牛背上系一只柳条筐。每当牛偷懒休闲时,青年人口中大声吆喝,手执皮鞭去打牛背上的柳条筐。尧王大惑不解,便问耕田的青年:牛偷懒时,为何不打牛身而打牛背上的柳筐?年青人说:牛替人耕田已十分辛苦,再鞭打牛身,实实于心不忍。鞭击柳筐,以筐代之,牛受到惊觉,也就不偷懒了。尧听了这些话,对青年的聪明、仁义、宽厚,十分敬佩,印象甚深,舜王耕田的传说也就是从那时流传至今的。据史载:虞舜,姚姓,有虞氏(氏是同姓衍生的分支,姓产生于母系社会,氏产生于父氏社会,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直至汉时,姓和氏才合二为一)他生下来时皮肤黝黑方头大脑,龙颜大口,两只眼睛里有三个瞳子,故又名重明、玄景、仲华、重华,又因他当过有虞氏部落的首领,是中华民族的“三皇”(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之一,所以又被称作虞舜或帝舜。舜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舜的父亲名 臾,大概是一个瞎了眼的老头儿。他当初因母亲未婚先孕而不讨父亲的喜欢。母亲死后,父亲、继母和继母所生的儿子象,常在一块儿密谋找机会害死虞舜,好让象继承父母的全部财产。虞舜毫不介意,仍然十分孝顺自己的瞎爸爸,对后母和异母弟弟象十分友好。

  唐尧听到人民对舜的传说,有心让舜做他的接班人,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虞舜为妻,并派他们到各地支同群众一起干活。

  虞舜到了历山脚下去种田,原来那里的农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而闹得不可开交,虞舜去后,农民们变得互相谦让起来,你帮我,我帮你,把生产搞得挺好,虞舜到雷泽地方去捕鱼,原本为了争夺房屋而打得头破血流的渔民,也变得互相礼让,和睦得象一家人。虞舜到沙洪去烧制陶器,本来粗制滥造,质地粗劣的陶器也因陶工的认真细致而变得十分精美。由于舜好学孝友,宽裕温民,敦敏而知时,恤远而亲近,因舜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紧紧地跟随着他。一年,那里就形成了一个村落,二年就形成一个集镇,三年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城市。

  唐尧看到虞舜做出了这样好的成绩,受到好群众的爱戴,感到很高兴,他尝赐给虞舜一套新衣服和一张琴,还为他修筑了粮仓,并送给他一群牛羊。

  虞舜的瞎爸爸、继母和弟弟象听到虞舜得到这么多的东西,又起了坏心,瞎爸爸叫虞舜到粮仓顶上抹顶篷,让象抽掉梯子,继母就在粮仓下面放起火来,想烧死虞舜。幸亏这个阴谋早被娥皇和女英识破了,他们叫虞舜带了两顶大斗笠上仓顶去工作。大火烧起来时,虞舜一只手举一顶斗笠,好象张开两顶降落伞一样跳了下来,脱离了险境。瞎爸爸和象一计不成,又施二计。过了几天,瞎爸爸叫虞舜去挖井,井挖得很深了,就把泥土石块倒进井里,想活活埋死虞舜。他们万万没想到虞舜早在井下开了一条斜巷,蹲在里面休息,井填死了,他就从斜巷挖开一个出口,爬了出来,一点儿也不责怪爸爸和弟弟象。

  尧听说舜这样宽宏大量,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他,自己则带着一班人到各地去视察。虞舜行使了二十年的治理天下大权,把各种事情办得井井有条,普天之下的人都十分佩服他。这时唐尧已一百多岁了,就把部落联盟领袖的全部职权让给了虞舜,这就是历史上的尧舜禅让。

  虞舜后定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东三十里虞乡),开创了他长达39年有帝王生涯。他在位时,任贤能,远小人,制礼作东,德及四夷,是天下少有的贤君。后人用尧年舜日来形容尧舜治世的歌舞升平,其典即出于此。

  舜到晚年的时候,曾携娥皇、女英二妃南巡到苍梧之野,遇疾而崩,葬于九疑,是为零陵。今湖南零陵宁远县南六十里九疑山上有舜陵、舜庙、舜峰、舜池、娥皇峰、女英峰,在离岳阳市不远的君山上,还有二妃庙,都因纪念他们而来。

  舜死后,鹅池村民为纪念他,建起了舜王庙。(遍查清源各志,唯鹅池建有帝舜庙)“文革”前,舜王庙中大殿、偏殿、钟楼等建筑尚完好。正殿前植有两棵苍翠茂盛的大柏树,殿内彩绘塑像完好。舜王居中,左有娥皇,右有女英,缨环佩饰,光怪陆离。左右墙上绘有彩色壁画,中有“群鹅戏水”图,有“舜王耕田”图,有“上房纵火”图,有“填井掘巷”图及“娥皇女英降临”等等生活场面图画。左右偏殿前各竖石碑一通,其一为铭,记修筑庙宇之事,另一为功德碑,记捐建者花名及捐银数目。可惜“文革‘革了它的命,神像被砸毁,房屋被拆除,早已面目全非,破败不堪了。十几年前在拆除生产队饲养站时找到一截舜王庙残碑,明智的村干部将其保护起来,算是村里的一级文物了。

  鹅池村整个村落地势低洼,村子四周修有很高的护村堰,以防河水的浸灌,尚具“池”的形状。村东南(尧村在村东南八里)有舜道地,可能是帝舜与帝尧交往的道路旁的土地吧!再往南有”早贤地“,盖为后人崇敬纪念早期贤王而名之。村子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由村北地名“养老地”亦可想知一二。

  孟封村东南七里,过闫家营,西罗村,即为孟封镇第二大村——东罗。村民2000多人多为时姓。清末民初,村内时承德为名闻三晋的大商人,与徐沟王(王昌)家,为县内二大家族。据东罗村老辈人所言,时家待村民仁义厚道,遇到灾年或春荒,村民断炊前往借粮,无论何人从未拒绝。秋末丰收,再如数归还,时家从不加收,有些人家欠收不还,也概不追缴,时家家大业大,骡马成群,农闲之时,时家就将骡马拴在门外场地上,村民推米碾面,尽管牵去使用,但即使活未干完,也必须于喂饮之时送还,不妨第二天再接着使用。由于时家宽厚待人,因而土改时工作队进驻该村,宣传土改政策时,清算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不少人却在私下说:不是时家剥削俺们,而是俺们剥削人家时家。由此可见时家的开明。

  时家以经商为主兼营土地,时家生意买卖字号店铺不知其数,在本县及太原、河南、京津、内蒙、东三省皆有商号。据传说:时东家为去京津店铺查看生意方便,做到不住别人家店,不吃外人家饭,竟在沿途各站都设立一店铺,可见其资金之雄厚,实力之强盛,家传藏宝图一幅,注明某处藏银多少,直至坟墓之石头供桌下面,都有藏银。除土改缴出一大部分外,直到“文革”时,还从县城南门大街旧文化馆茅厕内找到藏银若干,连同村内找到的藏银,东罗大队拴起数辆胶轮大车。当时附近方园几十里,一说起“东罗村的车马”,都赫然有名气。要知道,当时的金银为死宝,并不值钱,一块银元,换人民币一元,一个七、八克的金戒指,也不过二、三十元,而当时的好骡马,一匹就值三、五千元。故当时的人都说:牲口就是农业社的一半家当。

  还有人说:解放后从太谷县县委党校挖出来的时家的金银珠宝,用汽车拉了十几车,份量以吨为单位计算,清源县以时家为清源县人为由,前往讨还,被太谷县以藏银为剥削太谷人民所得,故应归还太谷人民为由,拒绝了清源县的要求,传说是否属实,本人变不知道了。

  还有人说:太原城内原东安剧院地下藏银,足够再盖几个东安剧院。(笔者曾于1975、1979、1980、1981年共计四年为公社驻东罗大队队员,以上都闻之于东罗村民)。

  孟封村正东七里,为孟封镇第三大队,小武,约有人口2000,村内有金代建筑“大文寺”殿内供有铁佛两尊,高二丈五尺。偏殿为十五殿,内有佛教回报应学说的阴间地狱,油锅、刀山,锯解、大磨磨人、蛇蝎啮人、剜心、拔肠、割舌等等阴间酷刑,劝解人们要积极行善不为恶,不欺人等富有迷信色彩遥东西。村人还说:我们这里先有大文寺,后有小武村。说得是当时村庄无村名,因村内有大文佛寺,才对偶起名“小武村”。村内所产大红枣,肉厚核小,味道甜醇甘绵,品质优良,是太原、晋中一带有名的红枣产地。山西省红枣协会主席白凯,是一位有名有革命老前辈,即是小武村人。

  孟封村西偏南五里,是原杨房乡驻地杨房村,。清《光绪乡志》载名杨房营,杨房营原叫杨素营,是因为隋朝时隋文帝杨坚之弟杨素击汉王谅时,曾驻兵于此,故名杨素营,此事距今亦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今杨房村民亦多为杨姓,是村内诸多姓氏中第一大姓,约占到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杨房村北约会一公里,为“清徐第二醋厂”该厂为全国最大的食用醋制造厂,历史悠久,(已有四千多年有历史),酿造工艺精湛,并以其清香浓郁,绵酸醇厚,回味余长,盛夏不霉,严冬不冻,久存不变质等独特风格,而列为全国四大名醋(山西清徐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福建永春老醋)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醋”。随着历史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食醋已由单一的调味品发展成为具有烹调、佐餐、饮料等多种功能的食用品,而且具有开味、健脾、降压、消炎灭菌、防治感冒及对关节炎,骨质增生,癌症等病的医疗保健功效,食醋已面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品。现在,该厂已形成了陈醋、老陈醋、保健醋、风味醋、礼品醋等五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产品多次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质奖和国家优质奖,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远销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前苏联和美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孟封镇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发扬祖先吃苦耐劳、顽强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敢想敢干,敢于奋斗、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扎扎实实,一步一个台阶,努力把自己蝗家乡建设成为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家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