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少华团队:与时间赛跑 慰历史伤痛

2016-08-25 08:01:58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江南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八月二十六日,万少华(左一)到衢州市航埠镇姚家村看望“烂脚病”患者姚贵土及其家人。

万少华(左一)到衢州市航埠镇姚家村看望“烂脚病”患者姚贵土及其家人

  四省通衢、青山绿水间的浙江省衢州市,藏着一段不为人熟知的沉痛悲壮历史。

  1940年10月4日,日军向衢州空投了第一颗细菌炸弹,对居民区撒下大批带菌的麦粒、黄豆、粟米、麦麸、棉花等物品。1942年8月25日,日军细菌部队司令石井四郎到衢州秘密布置细菌战。

  浙江省档案馆公布的资料显示,抗战期间衢州共遭受日军三次较大规模细菌战侵袭,1940年至1948年,因细菌战所致各种恶性传染病患者30多万人、病死5万多人,是全国遭受细菌战伤害最大的地区之一。至今,仍有许多当年受炭疽病菌感染的老人,长年饱受“烂脚病”折磨。

  由柯城区人民医院12位医护人员自愿组成、平均年龄30多岁的“万少华团队”,7年来坚持义务上门,为这些细菌战受害老人提供救治、帮助和关爱,以医者仁心、青春热情“抚慰民族的伤痛”。

  8月底,万少华和他的同事又一次踏上通往九华乡坞口村的蜿蜒山路。见到他们,86岁的魏洪福老人露出开心的笑容。万少华蹲在老人身边,小心揭开发黄的纱布,查看老人腿上的伤口,细细询问近况。

  “伤口比原来好多了。”万少华熟练地清洗换药,他说,头一次来看魏洪福老人,没进屋都能闻到刺鼻异味,老人瘦得皮包骨头,两条腿大面积腐烂。几年来,他们每个月都来帮老人换药治疗,教会老人和家属简单的日常护理。现在创面发黑的组织已经清除,溃烂处也慢慢收干了。“尽量多下地走走、出门晒晒太阳。”万少华笑着关照老人。

  老人仍记得自己16岁那年,跟父亲一起种田时,远远看到两个背着枪、全身包裹严实的日本兵,父亲赶紧拉着他躲进草丛。一个多月后,他的双腿长出水泡,奇痒无比,后来腿上化脓,烂出一个洞。很多村民得了这种烂脚的怪病,有人就这么流着脓和血死去。

  后来魏洪福才知道,当年日本兵在村里撒了大量带鼠疫、炭疽病菌的跳蚤、麦粒、大米。山村偏僻穷困、医疗条件有限,他们外出辗转求医问药也都没法根治。“烂脚病”日夜难忍的伤痛跟随了魏洪福几十年。

  经过社会各界努力争取,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将二战期间因细菌战造成后遗症受害者的直接治疗费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2009年,衢州市柯城区作为全省试点,率先为细菌战受害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救助。

  从那时开始,万少华和他的同事们按照摸底排查名单,挨家挨户走进那些患“烂脚病”的老人家中,问诊、换药、消毒、拍照留档,回到医院再逐一讨论病例,按照症状轻重分类整理。经区里组织的专家小组鉴定,先后确认了39名细菌战“烂脚病”患者。

  医护人员纷纷自愿报名加入“万少华团队”,承担起救治帮助这些老人的责任。按病情不同,每半个月或一个月上门一次,为老人们换药治疗,保持电话回访,随时关注病情发展。6年多来,因为工作调动,“万少华团队”的人员有过变化,但爱心的传递、责任的接力一直未变。

  万少华说,从事医护工作见过的病痛多了,但老人们那些经过数十年仍血肉模糊、恶臭不绝的创伤,还是让他们深感震撼和怆痛。“我们愿为这些‘烂脚’老人在晚年过得更有尊严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基层医院的工作本来就排得满满当当,平时手术、门诊量大,万少华他们都是在难得的休息日挤出时间,义务救治“烂脚病”老人。

  郑新华医生第一次去刘四古老人家里时,附近村民听到这个名字就变了脸色,远远地指了下路就掩鼻避开。等郑新华为老人清洗、消毒、上药、包扎完毕,汗流浃背回到家,一进门妻子就惊呼恶臭难忍。郑新华默默洗了澡、换好衣服又去医院值班了。直到2012年刘四古老人去世前,郑新华坚持每个月上门为他治疗。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