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历史悠久蕴含和传承文化 著名“平播之役”主战场

2018-08-12 21:31:4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戚晓雪 责任编辑:祥毓 字号:T|T

海龙屯。网络图

海龙屯。网络图

  中国小康网讯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西北约28公里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其行政区划属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双龙组。

  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海龙屯于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4日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海龙屯占地1.59平方公里。居群山之巅,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全是绝壁,仅东南面一条小道通往山顶。自下而上,依次是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六关依次屹立。屯后自西而东依次是后关、西关和万安关三关:

  海龙屯是中国唐宋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是著名的“平播之役”的主战场,见证了杨氏家族统领下播州的辉煌与覆灭唐末,播州为南诏所陷,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应募入播。

  在山的腰部是第一道关隘,南面是铜柱关,北面是铁柱关,两关间连接着长400米的高大城墙。三十六步古道,又称天梯,是上下必经的唯一通道,是一组由三十六步高大的踏步组成的状如天梯的台阶,每级阶梯约60-80厘米高,全长52米,坡度30°,上接飞虎关;

  在山的胸部是第二层险关飞虎关,亦称吊桥关,利用半崖上的天然石壕凿为城门。登屯古道,又称龙虎大道,连接着飞虎关和飞龙关,是在悬崖上开凿出来的一条沟通海龙屯内外的通道,全长292米,宽1.5至4米;

  在山的肩部为飞龙关,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大拱,两道月亮门,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是东面进入屯顶的第一关,有3个相互套合的券拱,平面略呈“4”字形;南墙上的窗花用整石雕成,镂空雕刻菱形图案;西临杀人沟,沟长1000米,深350米。

  屯前部是朝天关,由一组石构建筑群组成,石城墙高达14米。朝天关是海龙屯东大门,北望飞龙关,南接飞凤关;屯中部的老王宫以中央踏步为其中轴线,两侧有石墙围合,长504米,其所围合的新王宫面积达1.8万平方米,建筑格局大体可分中、西、东三路。中路是土司处理政务的场所,自前而后依次为大门、仪门、庭院、大堂、二堂。大门左右各3根立柱,两侧为八字挡墙,外围为围墙。中央为天井,天井的中央有凸起的甬道,两端有踏步相连。另外还有后宫建筑群遗址和可供几千人用水的古井;屯中后部还有点将台、校场坝、兵营遗址、海潮寺;屯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两两围合的空间分别称土城、月城(或石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

  海龙屯这座古军事屯堡就是杨氏土司统治期间这段历史的见证。其蕴含和传承的文化源远流长。成立了播州土司历史文化研讨会。海龙屯是中国唐宋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是著名的“平播之役”的主战场,见证了杨氏家族统领下播州的辉煌与覆灭唐末,播州为南诏所陷,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应募入播。(戚晓雪)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