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彬:变身创业者 充分带动共筑“脆李”致富梦

2018-08-13 16:55:3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为了实现创业梦,他放弃原本舒适安稳的生活,走进大山深处;凭着一份执着与坚持,栽下三千亩青脆李,他让荒山变绿坡;带着不服输的倔强,一步一个脚印,他用行动克服创业的种种困难。杨世彬——汇川区毛石镇毛石村新田世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产业发展中用创业成就了共同致富梦。

  放弃稳定收入 变身创业者

  4年前,原本一直从事客运经营、每月有1万多元收入的杨世彬因一次偶然机会产生了“去创业”“搞农业”的念头。

  在朋友建议下,杨世彬多次到四川省茂县多方考察学习,最终选定青脆李种植产业作为创业方向。随后,他毅然放弃安稳舒适的生活,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经过现场考察和反复商议,2014年初,杨世彬和朋友共同出资200多万元在毛石镇毛石村流转了575亩土地,开始种植青脆李。2015年中旬,新田世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并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先后在毛石村、中坝村等地发展青脆李种植3000亩。

  艰难创业路 一路斩荆棘

  农谚有云:“桃三李四”。青脆李种植周期较长,创业头三年,合作社几乎没有收入。面对一系列问题,杨世彬迎难而上,一路披荆斩棘。资金困难,他就卖车卖房,四处筹钱;技术不纯熟,他就多次到外地学习,摸索前进;山上水电路不通,他就建水池、接水管、拉电线,硬是在山上开出了6.3公里的机耕道……

  为了方便照看果林,杨世彬干脆租住在山上农户家里。在此期间,看到毛石村新田坎组9户农户家中的自来水管年久失修,水管细、水量小、用水困难后,杨世彬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为村民重新安装水管。

  “以前经常断水,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去担水。现在接了新水管,洗菜洗衣方便了。”“以前的水管又破又细,现在全部换成六分管,水量大多了。”看着清亮的自来水哗哗地从水龙头里流出来,村民们脸上满是喜悦,心里尽是感激。

  充分带动共筑“脆李”致富梦

  毛石村贫困户向魁华家有五口人,母亲年事已高,两个孩子在上学,仅靠他一人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负担重。

  得知杨世彬要种植青脆李的消息后,向魁华把家里9亩地以每亩每年100元的租金流转给杨世彬,同时,还在基地务工,每个月能有一千多块钱,加上外出打零工的收入后,原本紧紧巴巴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随后,向魁华又把家里剩下的14亩荒地全部种上青脆李。“合作社免费给我们提供果苗、肥料,还教我们种植技术。我家栽下的14亩青脆李明年一棵就可以挂果四到五斤,一年大概能产3000斤李子,毛收入能有3万多块钱。”说到杨世彬,向魁华心怀感激,对于未来,他更是满怀信心。

  “李”梦初成 只待硕果满坡香

  今年是青脆李种下的第四年,经过春雨的滋润,575亩青脆李开始挂果,今年八月即将进入初果期。放眼望去,毛石镇青脆李基地里,一颗颗绿果子缀满枝头,煞是喜人。杨世彬告诉记者,今年预计产量可达4万斤,产值近40万元。

  截至目前,在合作社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5户,带动当地30多户村民种植青脆李100多亩。从去年初到今年4月,合作社光村民工资就发了70多万元。杨世彬知道,山上的片片青脆李,不仅寄托着自己心中的创业梦,还承载着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期待。

  如今,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在汇川大地全面铺开,如何借政策之风促进合作社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杨世彬不只俯身埋头苦干,还抬头思索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同时,作为毛石镇青脆李种植的示范基地,合作社的良性发展还极大增强了全镇干部和种植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毛石镇规划种植青脆李1.5万亩,现已落实1.2万亩。青脆李,托起了杨世彬和村民的共同致富梦。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