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丝路寻觅你

2017-06-02 08:00:00 来源:胶州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孙 莉

  丝绸之路沿线的古国钱币不仅见证了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也有特殊的地位,比如萨珊银币。

  1974年第1期的《考古学报》刊登了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撰写的《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文章对中国出土的萨珊银币从出土地点、铸造年代、历史背景到埋藏年代、铸造地点及用途等多方面进行了专题论述,这也是学者第一次全面研究介绍萨珊银币在我国的发现情况。

  为什么夏鼐先生会对这种外来钱币感兴趣,又为什么这种外国钱币会在我国各地陆续出土呢?

  萨珊银币,是公元3世纪在伊朗高原西部建立的波斯萨珊帝国发行的一种钱币,由于其主要以金属银为制作材料,少量使用铜,偶有使用金,所以一般常称其为“波斯银币”或者“萨珊银币”。这种钱币从被打造出来,便随着萨珊帝国的扩张,沿着丝绸之路传播,由萨珊国内的法定货币一跃成为中西亚地区的通用货币,甚至在欧洲和我国的新疆地区也发挥了类似的功用。

  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发现萨珊银币的报道。截止到21世纪初,已经在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湖北、江苏以及广东等11省(自治区)出土了总数2000枚左右的萨珊银币。随着材料不断丰富,一条线索也逐步在笔者的脑海中明晰起来:萨珊银币进入我国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萨珊银币在我国主要出土在新疆、河西和两京及周缘地区,这正是丝绸之路在我国境内从西向东分布的沿线区域。南方地区有少量发现,分布在广东和江苏的沿海、沿江地区。

  新疆出土的萨珊银币有三处主要来源:第一处为高昌故城发现的三个窖藏,共出土萨珊早期的银币130多枚,埋藏时间被认为是4世纪末至5世纪。第二处为高昌故城附近的阿斯塔那及哈拉和卓墓葬,出土银币约40枚,时代都比高昌窖藏的银币晚。埋葬银币的墓葬主要为7世纪,即初唐和盛唐时期,个别进入到8世纪初。这表明在七八世纪的时候,吐鲁番地区曾流行萨珊晚期银币。第三处为克孜勒苏的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深山中发现的一个钱币窖藏,出土了900多枚萨珊银币及金条。银币主要都是萨珊晚期几位王的,特别是其中还有阿拉伯—萨珊银币。这种钱币是阿拉伯651年灭掉萨珊后,到698年进行改革、发行纯正的阿拉伯钱币之前,模仿萨珊银币而制造的。因此乌恰窖藏的时代应该是在651年之后,此时正处于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中外交流极为频繁,这么多的银币和金条可能是一个过路商人在紧急情况下匆匆埋藏的,遗憾的是,再也没有机会取回它们。从文书记载的吐鲁番的贸易来看,这位商人很可能是个粟特人。

  萨珊银币主要沿着陆上丝绸之路由西向东推进,时间也呈现出从早到晚的特点。埋葬时间也以新疆地区出现最早,为4世纪末;之后,进入5世纪,萨珊银币开始在河西地区被埋藏;再到六七世纪唐代,萨珊银币进入两京及其周缘地区。从银币的种类看,同样是越往东银币所属的萨珊王时代越晚。

  在我国的南方,萨珊银币主要出土在广东和江苏。广东的出土地区为交通便利的沿江、沿海地区,比如英德、曲江和遂溪,一共发现了30多枚萨珊早、中期的银币,埋葬时代为5世纪末。这些钱币并非单独出土,往往还伴有其他的萨珊文物。

  从全球领域来看,丝路钱币主要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丝路古币,种类繁多,使用流通地域广泛,时代跨度大,但因其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交流信息,对于研究丝路贸易和各国历史文化都不可或缺,目前我国已经加强了相关的研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