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宝元:心灵手巧 传承竹笼屉制作技艺

2017-09-24 16:06:0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戚晓雪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范宝元,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范宝元退休之后,便一直从事竹笼屉的制作,至今已经近十个年头。年轻时的范宝元就是一个心灵手巧又闲不住的人。十五岁时便参加工作,在当时的尚义县刹车原件厂工作,是一名铸工,主要进行翻沙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年。翻沙本身就是一项手艺活,需要工作的人既有细心又有耐心,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范宝元对自己的双手特别的有信心,他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其他的手工活。

退休后的范宝元,从老家搬到了市里,希望可以再找一份工作,几经辗转,最终,他在一家笼屉制作厂扎了根。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一方面它也是一个手艺活,另一方面,从小自己的父亲就是干这行的,耳濡目染,他对这笼屉也有了感情,干起活来也算得上得心应手。令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是,越是干得时间长,越喜欢这份工作。看着一块块杨柳木、一片片细竹条、一根根藤线绳经过自己的双手,转身成为一个可以蒸饭的笼屉,那种满足感无法用言语形容;感觉自己制作的笼屉越来越精致,被用过的顾客认同,心中无比欣喜;看着自己的制作手法越来越纯熟,从一天做三、五个,到一天做十个,范宝元越干越有自信。

做笼屉,与做其他的工艺品不同,它最大的作用不是观赏,而是实用性,在保证它质量的同时,需要兼顾美观。制作笼屉看似简单,实则繁难,要使蒸笼美观耐用,绝非易事。传统的蒸笼以木片、毛竹为材料,采用绑接法制作,全程不用任何胶水,完全纯手工制作。以制作一只直径30厘米的蒸笼为例,先后要经过盘制腰箍、编织底座、绑接竹篾、钻孔、刨平等30道工序,一位有经验的匠人要花一两个时间,才能制作一只上好的蒸笼。

首先,先说说这竹片的选择。因为竹片本身比较厚,所以都必须把毛竹祛除部分厚度,留下5-6毫米左右的竹篾作为主要材料,而作为边的杨柳木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将木片打磨薄、平整,没有任何毛刺。我们购买的笼屉摸上去光溜溜,殊不知,范宝元在制作时,手上经常被木片或竹子扎上刺。材料准备妥当后,先在木片上钻眼,将木片用藤线绳绑成圆形,然后再为其盘制腰箍,增加稳定性和耐用性。边制作完成,在内侧嵌进支撑主体所用的厚实的木条,然后在中间部位挤进圆箍,用以卡住竹篾,根据圆形的笼屉边的需要将竹篾剪成不同的长度,然后依次放进圆边内,放完后在竹篾的上面再加一层圆箍,确保竹篾不掉下来。这一步完成后,整个笼屉就有了基本的形状,然后就是用藤线绳将各个竹篾和笼屉的主体木条固定,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笼屉大约需要用藤线绳固定3行,笼屉越大,固定的行数就会随之增加。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