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昀:东山行记之节气

2020-07-26 20:43:26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掌上微襄汾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天光映亮麻纸窗的时候,村子便在鸡鸣风唳中醒来。东边逶迤的山峰,形成三面合围的态势,把起伏的丘陵、广袤的田野揽入怀中。大大小小的村庄静落在山的环抱中,绿树成荫、炊烟袅袅,成为褐色土地上生动的点缀。多少年多少代,东山人在日升月落、季节变换中,瓜瓞延绵,星火不息。
  一粒种子的轮回里,记录着日月运行,时序更替。春播秋收,夏耘冬藏,这样一个简单的季节时令,不知经过多少次驻足田间,遍访黎民,苦苦求索。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暮雨晨风里,这回荡在东山脚下的二十四节气童谣,蕴藏着人与天地宇宙对话的密码。
  吃着东山里的五谷,在每个节气里汲取着大山里的草木气息。立春了,吾乡人叫“打春”,有赶着耕牛下地干活的汉子,挥起皮鞭当空一甩,清脆悦耳的声音便在空里缭绕。鞭打耕牛,开启了春播秋收的又一个轮回。山绿了,雨水多起来,田里一片水汪汪的禾苗,蛙鸣声此起彼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随着农事活动来临的,还有一个重大节日——祭祖。清明和其他的节气不同,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平气计算结果,是唯一按照阳历定日子的节气。
  清明前五天,是吾乡上坟的日子。经冬的麦田里,麦苗返青挺立,老家的说法,叫麦子“起身”。一想起这个词就偷着乐,吾乡有多么沾着地气的语言啊!“起身”一词,形象地说出麦子拔节生长的节点。
  上坟那天,一个家族大大小小几十口人,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在青青的麦田里,站成肃穆的风景。
  每到这个时节,回乡祭奠时看到沿途这样的情景,都生发出莫名的感动——枯荣之间,生命自有轮回,春风又绿,生生不息。
  当沉寂数千年的漠漠黄土,层层叠叠,掀开远古时期的绚烂文明,陶寺龙盘惊艳了世界。龙盘上,嘴里衔着麦穗的“龙”造型,是否就是早期王族的祖先神像抑或图腾族徽?“蛇馒头”和“刺鱼”是否襄汾一带现在民俗从陶寺龙盘图案的传承与演化呢?
  住在胡同那头的玩伴梨儿有五个姑姑,清明时节,每个姑姑给她蒸一个“刺鱼”,“刺鱼”的大小,根据这一年的收成好坏而定。这一年的收成好,姑姑们的“刺鱼”又白又暄,惹人眼热。加上奶奶、姥姥蒸的,梨儿每年收到的“刺鱼”有六七个,一时吃不完挂在墙上,风干了还能吃好长时间。玩耍时,时不时掰下一块来,分给同伴们,大家嚼得“嘎巴”响。经年的奔波后,那淡淡的麦香味,依然会带着暖暖的亲情,从长长的胡同里、从一群玩伴中间飘来。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自然的敬畏、对节气的把握、对土地的热爱、对五谷的珍惜,在吾乡久远的时空里源远流长。
  同乡好友婷儿与我同在一个城市工作,闲暇时多有往来。结伴回乡,与家乡师友谈谈古老的民俗、悠久的人文,是我们最为倾心的事情。午后,街上风轻云淡,一杯香茗,几位挚友,闲话家常,也是难得的惬意。

  十多年前,在陶寺乡东坡沟青翠无际的麦田里,中国考古人员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陶寺遗址复原中,古观象台石破天惊、横空出世。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望去,崇山苍茫,云遮雾罩。先贤们就从这些缝隙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
  能想到考古队当时的激动心情。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两分两至”,划分了四季,指导了农耕。
  古观象台就发现于婷儿家的麦田里。这个距今约4700年,陶寺遗址考古中重大的发现,证实了《尚书·尧典》上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真实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我们惊讶婷儿家的麦田里竟能发现上古时期国宝级的建筑,进一步奠定了陶寺作为“帝尧古都”的地位,比世界上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还要早近500年。
  第一次和婷儿去观象台,是个美丽的秋天。观象台边的柿子树上,一树火红的柿子。婷儿说,她们是吃着这棵树上的柿子长大的,当时哪里会知道,自家地里,竟蕴藏着古老的秘密与惊天的文明。秋风从东山的梯田里一层一层漫下来,我们沐在一片清爽中。婷儿跑过去摘发软的柿子给我吃,蜜一样流淌的汁液,直抵心扉。
  节气不饶人。这是吾乡老辈人总结出的生活经验。尊时而做,什么节气安排什么农事,是吾乡人的生活智慧。坐在村口大榆树下的瘸腿爷爷,总爱念叨“头伏萝卜末伏菜”“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等农谚。从小到大,来来回回地听,和节气的亲密联系,渐渐熟记于心。
  节气里蕴含太多的秘密、太多的过往,已融入吾乡的血脉基因当中。芒种时节的酷暑骄阳下拾过麦穗,秋风流云中摘过棉花,大雪时节的热炕头上喝过浓稠的热粥,除夕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守望中迎接过新春的太阳。在季节的运行里,体会二十四节气的美丽与多彩、耕耘与收获。

  从塔尔山下走出求学、打工的同乡们,天南海北,散居各地。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居何方,都怀着一份对四季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在自己的人生里辛勤耕耘,不负年华。回望故乡,东山脚下有一份永远的情怀与底气。
  岁月忽已晚。
  少年、青年一路走过,一脚踏进中年里,算是感受到人生浓浓的霜意。前路漫漫,生活无语,唯有顺应天时,在二十四节气的每一轮变幻中,感受天地浩渺,沧海一粟。
  静心安然,默默耕耘。




  • 编排丨马   超
    投稿邮箱:
    xfxwzx@126.com
  •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