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王玉平:爱岗敬业 任劳任怨

2019-01-18 13:30:4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张碧娇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王玉平,1982年,21岁的王玉平从临汾师专毕业,回到母校乡宁一中做了一名英语教师。年轻的他,本想着像他的名字一样,一生平平安安,在努力与坚守当中,实现玉一般的价值。

  1986年5月的一天下午,正在上课的他,感觉到左脚隐约疼痛,想着,可能是站累了,缓一缓就没事了。可是没想到,那隐约的疼痛突然变成一种钻心的疼,从脚下一阵阵地往上窜,一直窜到心里。他咬紧牙关,想坚持把课讲完,没想到,这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让他一下跌倒在讲台上。

  几个学生慌忙把他从教室抬到了县医院急诊室。

  脱下他左脚的袜子时,脓水从脚背上流了下来。医生告诉他得了“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让他赶紧转院。他的心一下凉了半截,内心既有对自己身体的担忧,更有对学生的牵挂。自己住院了,他们的英语课谁上呢?这是一个再有两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班级啊!虽然他一百个不愿意,但站不起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无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会诊后告诉他,这是一个医学顽症,根治的办法是截肢——只有截肢。王玉平再也忍不住了,他嚎啕大哭。

  “老天啊!你怎么能这样?我不能没有腿,我不能没有腿啊!我不能离开这三尺讲台,那是我的生命;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学生,那是我的至爱呀!”年迈的老父亲带着他走进了太原的医院,走进了西安的医院,走进了北京的医院,尝尽了各种药丸的苦涩,忍受了多次手术的折磨,他的腿终于保住了,终于保住了他这条残疾的左腿!他再一次放声痛哭了。这是历经病痛折磨、战胜病痛的哭,这哭里满含的是微笑,是希望!他回家了,回到了他要回的地方。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休息一年再上班。结果,回家不足10天,他毅然拄起双拐,拖着疼痛的病腿走进了学校。

  还是那座教学楼,还是那96级台阶,他爬了将近半个小时。当他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孩子们齐刷刷地站立起来,迎接他的是一阵阵不断的掌声。

  满眼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他颤抖着说:“同学们,老师回来了,再也不离开大家了。老师哪怕就是累死在这个讲台上,也绝不会再耽误你们一堂课。”“回到校园,回到学生们身边真好!”他在那一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从那一天起,王玉平拄着双拐,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从家里往学校挪,从办公室往教室挪,成为了校园里一道最好最美的风景。当他,扶着栏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楼上爬;当他,气喘吁吁,满脸淌汗,走进教室;当他,深更半夜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伴随他的是他左腿的阵阵剧痛,伴随他的是彻夜的咬牙忍痛,换来的是一批批学生的成长,换来的是生命的春华秋实。

  09届一位姓张的学生,提起英语就头疼,每天上课、上自习,或路上相遇,都不会正眼看他这个老师一眼。这娃究竟怎么了?王玉平百思难得其解。他亲自列出了补课计划,从单词的学习入手,到句型,再 到课文,根据课程进度,安排补习内容。为了给学生补课方便,他把家搬到学校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每晚十点半,就是他给这位学生补课的时候。可是他这条走了一天的左腿,每到这时,疼痛感就开始加重,就这样,他手把手一遍一遍地为学生讲解,疼痛难忍时吃一片去痛片,甚至有时会服用麻醉药。三年的坚持,这位学生高考终于被武汉大学录取。开学临走时,王玉平和他的学生紧紧地拥抱在长途汽车站,王玉平哭了,他的学生也哭了。

  二十八个春夏秋冬,他备受病痛折磨,却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过一堂课。

  有一年的冬天,岳母病重,一年到头搀扶他,接送他的妻子,想要回家看看母亲,到学校替他请了一天假,他也答应了。但这仅有的一天,他还是起了一个大早,冒着刻骨的寒风,一个人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地挪,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坐下来歇歇,然后再继续往前挪。

  在一位路人的搀扶下,王玉平终于一点一点地挪到了学校,爬上了楼梯,来到教室,走上讲台。

  二十八个年头里,尽管腿脚不便,但王玉平备课环节一点也不少,教研活动一次也不缺,学生辅导一个也不落。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成十多个课题研究,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几百名外语专业学生,成为“山西省中学特级教师”。

  左腿的残疾,让他失去了人生正常的高度。他拄着双拐以倾斜的姿态站立在三尺讲台整整28年,在这里,他获得了人生新的“高度”。(张碧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