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宅风雨多飘摇

2019-11-14 06:53:12 来源:河津新闻网 作者:河津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姚  琪

    位于河津市樊村东街的高宅是座典型的晚清晋西南四合院,起先只有南房大三间,原为河津本地吴家关村大财主柴老四的盐店,后由高步青老先生的父亲买回来,翻盖扩建成有东西跨院,外带马房、磨坊的四合院。旧时的高宅门楼高挑,走近抬头就可见“勤俭忍”三字砖雕匾额。外墙一砖到顶,筒瓦沟头滴水猫头,内院墙是穿靴戴帽结构,主院是正院,除南北房和东西厢房外,还带有漂亮的走廊。东跨院没有西厢房和走廊,在东跨院的东边还有个附属小院是马房和磨坊。

樊村东街的清代民居——高宅

    高宅历时百年,如今仅存主院一座。虽有坍塌破损,但主体框架还在,是目前河津市保留下来的晚清民居中为数不多的建有旧社会存放金银财宝暗室的四合院。

高宅门楼

    一、日军进出高宅
    1938年3月5日上午10时,日军小林联队、冈崎骑兵大队从侯马沿公路经稷山侵入河津县境,占领了县城,从此河津人民陷入了日军蹂躏、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伪政府采用不抵抗的“安内攘外”政策,任其在河津肆虐横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东庄、小停等惨案。长期盘踞北坡一带的日军,时不时会进出樊村。

笔者手绘的晚清高宅全盛平面图

    笔者外婆高淑兰回忆她经历的往事。“我的幼年时期,河津县正处于动乱的年代,军阀、日军、皇协军到处作乱。我也险些命丧日本人手中。当年的情景仿若昨日历历在目。我还在北房西边的炕上睡觉。日军突然闯入家宅,只感觉母亲拼命摇醒我,叫我藏起来。哪里还来得急,我躲在被子里不敢吭声,谁知日军看见被子下藏有东西,二话不说用银光闪闪的刺刀一下子把被子挑起来。极度惊恐中我连忙大喊:‘小孩!小孩!’日军抱起我朝空中哈哈大笑,说这么小的孩子还知道自保,把我放在炕上,随手给了我一个日本煮饼糕点。自那以后,凡日军进入村东街口,听见狗叫声和街坊呼喊声,父亲会立即让家中女眷和小孩子跳进主院北房东耳室的暗室中。这个耳室足有一间大小,容纳不少人。我们挪开柜子,在背后墙上凿有一个小壁龛,这个不大的壁龛小阁子看似放些衣物或东西。我们推开后边木板,踩着凳子就能跳进去。有时来不及准备,家人连忙跑到东边枋槽处,抓住木柱顺着墙根爬到房顶。北房房顶是硬山顶斜坡状,我们爬的暗室房顶是花墙砖平顶。人躲在上面不露头,外人根本不知道房上有人。有时日军闯入院子,进入北房后拿着刺刀朝胡梯上边指边用不流利的汉语大叫,八路八路!日本人最害怕八路军,自己胆小怕北房二层板棚上藏有八路。拿刺刀逼着家人踩着胡梯带着他上二层。旧时在我家梯子尽头是木板制成的小门板。上边用锁子锁住,拿钥匙打开后上到二层楼顶未见八路。气急败坏的日军不肯罢休,又跑到东西厢房、南房去搜人……”

正院北房东耳室的“暗室”

    二、高宅失窃之谜
    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当年日军虽撤离河津县,蒋介石要在全国建立独裁统治,阎锡山要在山西建立独裁政权,他们不断挑起内战。1945年8月18日下午,阎锡山的第二战区三十四军一个团从北山进驻到城东高家湾村,成立了以牛清林为县长的河津县政府,控制了河津这一战略要地,抢占了河津人民的抗战果实。同时当局还强化特务机构,恶毒地采用“以共攻共”的卑劣手法,搜罗叛徒、特务,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河津的党组织又一次笼罩在阴霾之中。

透过砖墙缝隙,一间大的暗室呈现眼前

    河津的天没有亮起来,依旧是昨日的天。在民国最后的几年,河津县依旧由国民党把控,在县城附近流窜着长期以来作乱的土匪,招兵买马打家劫舍。位于樊村东街的高宅,旧时门楼高耸,厚厚的大门夜间一关,门后的机关木栓子一闩,粗木棍一顶,任何人都闯不进来。厚木门异常结实,把四合院和外界隔离开,当年的日军拿子弹都未能打穿。一天晚上,一声枪响惊动了整个院子,大人小孩全都迅速穿好衣服,打开房门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先,没有发现人受伤和物件丢失。最后打开暗室,这才发现高宅失窃了,盗贼揭开暗室上方砖瓦,放绳子进去,用铁勾勾起包袱。外婆高淑兰母亲费氏的嫁妆,父亲高步青老先生当年受政府表彰、赏赐的锦缎旗子全被偷光,那可是整整六大包袱的金银细软。说到伤心处,外婆眼角泛起了泪花。月黑风高,未看到人影,只听见走时在院外朝天空放了一枪。我问外婆咋不去报官?“哎!报什么官,人都未看见。旧社会那么乱,土匪盗贼开枪鸣响,就是告诉我们不准乱动,否则打死人不偿命!”
    三、人民公社大食堂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产物。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到空前发展,很多地方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并试点“向共产主义过渡”。但这一试验型的“共产主义大锅饭”没过两三年便宣告终结。在1958年,全国搞的大食堂运动如火如荼,高宅由于是樊村东街为数不多的好房子,被村大队作为大食堂地点。高家的男女老少全都搬出了高宅,几年后才再次搬回自己宅院。这场公社化运动间接对高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高步青老先生还在走廊西墙写下了“安全卫生”四字警示标语,呼吁村民在院子里注意用火安全,保持卫生!            (2)

大食堂时期,高宅走廊西侧“人人吃饱饭”残图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