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静:带着患病母亲重返校 用实际行动书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19-02-24 22:49:49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张美静的养父先天残疾,养母患病常年卧床。2011年奶奶去世,爷爷患脑梗失去工作能力,13岁的她被迫辍学,挑起家庭重担。2015年父亲去世,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得知张美静一家的苦难,县乡各级及时施以援手,她带着患病母亲重返校园,孝心女孩张美静名扬三晋。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有一位花季少女张美静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被多家媒体报道,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998年出生的张美静是一个活泼开朗、爱唱爱跳的小姑娘。一生下来,就被养父母抱养。她的养父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雪上加霜的是,她的养母患有神经性肌肉萎缩症,并伴有间歇性癫痫,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卧床休养。年迈的爷爷、奶奶成为全家人的顶梁柱,依靠自家磨坊的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也算平静和美。

  2011年,命运给予这个花季姑娘的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奶奶的突然离世,彻底打破了这个小家的正常生活。原本就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爷爷不堪重负,病情逐渐加重,一急之下患上脑梗住进了医院。养父又新添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看着满脸皱纹的爷爷、长吁短叹的爸爸、悄悄抹泪的妈妈,年幼的小美静陷入艰难的生活抉择中,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学校生活的眷恋,几经犹豫,几多徘徊,当时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的张美静便含泪选择了辍学,结束了自己美好的校园生活,担负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小美静独自上街买菜,回到家里给养父母、爷爷做饭。13岁的小女孩,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搬来小板凳,站在上面炒菜做饭,稍一不留神就会踩空跌到,摔了无数次的她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喊过一次疼,只是默默地拍拍尘土,扶好板凳接着再来。做饭洗衣、买菜烧水、擦桌扫地、整理家务,她几乎承包了家里所有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

  2015年,不幸再次降临,张美静的养父亲因突发脑梗而去世,经营了20多年的磨坊,也不得不关闭大门,断了经济来源的一家人瞬间陷入生活困境。爷爷不得不跟随生活也不富裕的小叔生活。空旷的家,一下子就剩下了张美静和瘫痪在床养母相依为命,她忍着悲痛,坚强地面带笑容安抚着妈妈,带给妈妈心灵的慰藉与依靠,生活的窘迫没有磨灭张美静的顽强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每天清晨,当有些同龄人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她已经起身帮助妈妈起床、梳洗了。由于妈妈肌肉萎缩无力,帮妈妈洗漱,对于一个小女生来讲,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无能为力的养母王香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时常在小美静的安抚和动听的歌声中找到丝丝欣慰。王香香逢人便说“美静是我们抱养的,但她却比亲生闺女还孝顺……”。洗菜、烧火、做早饭,先帮着妈妈吃完早饭,自己再匆匆吃罢早饭,收拾整理家务。伴随着太阳的升起,她已经和大人们一样开始忙碌地里的活计了。播种时她用家里的小推车一趟趟往地里送种子、送化肥。收获时,她一个人从地头把小麦推回来,一整袋扛不动,她就半袋半袋地扛,扛回来倒在院子里晾晒,遇到天气突变,她又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家里端,瘦小的身躯经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几年来,除照料着母亲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外,锄草、整地、打农药、种粮、施肥、收庄稼这些重体力活儿也都是这个“小大人”一人包揽。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此般遭遇的孩子可能会寡言少语、心情沉闷、缺少光彩和笑容,而如果你和张美静熟识,或只见她一面,你会发现她俨然是一个积极乐观、开朗活泼的小姑娘。张美静的孝心不仅感动了邻里,也传遍了唐尧大地。在翼城县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张美静被授予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她的事迹被现场展播,打动了现场很多观众。 在得知美静一家的情况后,翼城县委、县政府及西闫镇政府给予了这个苦难之家很多帮助,为她们办理了低保,并及时同翼城县职业中学对接,落实小美静继续上学的事情。学校减免了她上学的一切费用,为免除小美静的后顾之忧,学校还特事特办,为她们腾出一间宿舍,让她带着妈妈一块上学!

  重返校园的张美静更加得阳光灿烂,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为她梳头、洗脸,然后去上课。课间休息时间,照料母亲端屎倒尿。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宿舍,做饭、喂饭,给母亲活动筋骨、洗漱擦洗,换洗床单、被褥。下午放学后,她又开始做晚饭、整理家务,服侍母亲睡觉。张美静日复一日照料着养母,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在张美静的身上,我们看到她用百善孝为先书写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为她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我们看到了不畏辛劳勇于担当的品格,因为她以数倍于同龄人的付出,坚强地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散生活的阴霾与种种不幸。在艰难困苦面前,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生活的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岁月,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她的故事也像一面镜子,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刘玥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