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天亮:边临帖边读书 雅中求拙拙里寓巧

2019-02-06 15:21:4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卫天亮,字拙然,号今是居主,1957年4月生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1994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班,师承王镛等先生。1997年就读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班,作品曾获国际书展铜奖,入选全国第六、七届中青展、全国第一届行草展、全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邀请展,参加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展。

  2003年作品获山西省首届临贴作品展一等奖。1995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卫天亮书法展》,1999年出版《卫天亮书法集》。2007年5月于北京荣宝斋精品画廊举办《卫天亮书法作品展》,同时出版《卫天亮书法作品集》,现供职于山西夏县财政局。

  卫天亮自幼酷爱书法,这种对书法的爱是发自内心、纯真的爱,它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爱书法,没想到今后要成名成家。参加工作后,工作之余以读碑临帖作为消遣,甜美如饴,乐而忘疲,神游在千年书法美境中,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统统抛在脑后,书法给了他极大的人生快乐,也和书法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他生长在山西省夏县,山西省有很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书法大家辈出,夏县更是一代书圣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的家乡,这些丰富的文化环境成为他书法学习取之不尽的养料。随着对书法的研习的不断深入,对书法的感悟也逐渐加深,如何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常常使他陷入了苦恼中。毕竟艺术是情感表达的手段,正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所言,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词句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同样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因此,艺术就是“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受到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艺术就是一种交流的载体,拙然的这种痛苦源自缺少交流,他于1994年赴中央美院书法艺术研究室深造,从师王铺教授。在北京学习期间,向专家请教,广交朋友,书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开阔了眼界,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很大转变。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不能躺在“文化遗产”上坐吃山空,应该发扬祖先们的书法精神,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最现实可行的路子,就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正是对书法这份割舍不掉的情感,后来又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研究生,在理论与创作诸方面扩大了视野,拓展了襟胸,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他在倾心攻读书法艺术的同时,懂的学识对书法的重要意义,从师学识渊博的硕儒田夫先生,学习中国文学史和诗词学问,也学到了严谨审慎的治学方法,使其书法创作有了文化学识的支撑,雅然步入学术殿堂,他融碑化帖兼收并蓄,书法艺术呈现出个人风貌。

  拙然的书法是在学习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早期临帖习碑,严格按照各种书体的要求,尊规尊矩的书写,故早期的字“秀有余而拙不足”,师从田夫先生后,先生赐其“拙然”号,希望他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禀赋,书法上拙中求秀,并授以朱大可书沦:“工俗不如雅拙,盖工可于字中求之,而雅非曾读破万卷书不办。”天亮谨遵师教,边临帖边读书,雅中求拙,拙里寓巧,在行笔运腕中具有朴拙的天真趣味。拙然擅长行书草书,兼攻楷、隶、篆诸体,他的字结字大方笔画有力,古人云:“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他的字笔画中,线条看似松动,虽没有一波三折,但线的起始有力,行笔中有顿挫、干枯的变化,线条中还是用中锋,另外把飞白和散锋融入其中,笔画中庄重而有率意,这和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王的这句话道出了书法“三味”,毕竟书法是心灵的外显,来不得虚假和做作。王羲之的俊美、颜真卿的中正之美,成为千古学习的楷模,他们风格是多方面的原因形成,其中和他们的性格、修养是分不开的。现代人不可能有他们的性格和学养,也就不可能写出他们那样的书法,硬要临仿只能是得其形似而失其神。我们只有学习他们那种精神,将我们真实的感受写出来,才是我们当代书法的要求。王羲之的书法字势“转左侧右”是一种“似奇而反正”的风格,和颜真卿高居庙堂正襟危坐的书法风格上虽不同,但在审美追求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追求一种力量的美,只不过王羲之的书法萧敞简远,是在笔画之外追求一种力之美,而颜真卿则是集古今笔法,用笔画直接表达—种力量美。中国传统书法线条追求中锋用笔,产生一种“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等审美感受,杜甫所渭“书贵瘦硬方通神”,指的就是这种用笔方式,无疑这些是对力量美的绝佳体现。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力量既表现为这种流畅的遒劲之美,还表现为一种“涩进”之美,总体上说,流畅的力量之美体现的是一种气势的美,而逆势而上的涩进,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之美;遒劲更多的是体现一种优美,一种生命茁壮成长的勃勃朝气,而这种涩进则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崇高,人在面对伟大力量而产生的一种油然的敬佩,这似乎就是自己逆境中生命力,不屈服外界的压力,在努力地生长,这就是生命力的壮观。拙然书法的线条就是一种涩进的线,墨色圆润,行笔中有颤抖,笔道中有飞白和逆锋,笔画中有涩进的力量美。另外,中锋侧锋并用,扩大了笔画的表现力,率意中又有庄重感。 书法之美美在其韵味,概括的说,韵味是指令人回味的地方。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其形式和内容能给人以美感,这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人们在欣赏完作品之后,能从作品中得到启发,所谓“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指的就是韵味。书法作品的韵味来自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书法作品的形式主要指结字、线条笔顺、墨色变化等外显的形式。拙然的楷书中融进了隶书的笔意,结字扁平,篆书中融进楷隶的笔画,使得篆书圆中寓方,在书写过程中,提、按、顿、挫分明,飞白散锋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到形式新颖但耐人咀嚼。这些形式体现出的粗细、大小、快慢、动静、浓淡、干湿等对立统一的韵律节奏,本身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形式本身就成为内容。另一方面,书法毕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其书写的内容,能使书法的意境得到升华,历史上的《兰亭序》、《祭侄文稿》等,其书法的形式美和书写内容的相得益彰,使人在在感受书法美的同时心灵受到震撼,成为千古绝唱。卫天亮以既写古典诗词也写现代诗歌,用书法形式诠释诗词的意境。他在写毛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时,用笔缓慢,作品显得浑厚凝重,而《清平乐·六盘山》一词时,采用草书书体,纵横恣意,将诗人那种指点江山的豪迈气魄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书法是卫天亮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刚开始对书法那朦朦胧胧的爱,到后来对书法艺术的那份执著,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对他来说书法有一种常写常新的魅力,吸引着他去探索,去发现。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卫天亮这样对书法充满感情的人,中国书法才不断向前发展,也祝愿他的书法像他的名字一样——天亮,前程一片光明。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