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才:十五年如一日 从没停下育孤助学的奉献脚步

2019-02-24 22:10:30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一名乡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恪守情操,助人为乐,尽管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但仍然能够坚持十五年如一日的育孤助学,把孤儿送进了大学校门,以至于到今天的研究生,他依然没有停下助人为乐的脚步。为自己的人生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王喜才,一名乡村党员干部,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恪守着自己的情操,积极向上,助人为乐,时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大爱无声,大音若希。尽管他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妻子也没有工作,但他还是坚持十五年如一日,倾其所能,支撑着阳高县半坡村一个风雨欲坠家庭的生活,成就了一位孤儿的大学梦。在2013年9月将孩子送进了“吕梁学院”,天道酬勤,孤儿不懈的努力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于2017年3月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但王喜才依然没有停下育孤助学的奉献脚步。

  2003年8月,阳高县半坡村村民王孝因病去世,留下了患有重度精神分裂症的四川籍妻子和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儿子12岁,女儿5岁)。他们住的是一间连电灯都点不起的破败不堪的土窑洞,而且家里的五亩薄田根本无法满足娘三个的温饱问题,就是靠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面,勉强地维持生计;两个孩子身上衣服也是其他人遗弃的旧衣服,经过好心邻居的裁剪勉强穿戴。这个家庭唯一的男丁,—个刚满12岁的孩子过早地扛起了家庭的大梁,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不仅洗衣做饭,照顾患病母亲和年幼的妹妹,还得打理家里的五亩薄田,即使这样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每个星期六日,别的孩子们都在玩耍,他却在田间地头捡拾一周的生活用柴。生活的重压扼杀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但没有剥夺孩子求学上进的心,每天晚上,微弱的烛光下,总能看见一个瘦小身影在认真学习。那是一个向命运抗争,同人生拼搏的孩子为自己赢得一点尊严的唯一途径。这个不幸家庭的遭遇以及孩子渴望求学的精神震撼了王喜才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深深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当他把这种想法同家里人说出以后,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他的妻子,一位农村妇女提出了自己最简单的要求,要求他做好事的前提必须给家里先安顿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因为他家一直常年租房子。他也承诺妻子两年后一定给她买套房子,直到今天,他对自己妻子的承诺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这一承诺整整维持了十五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