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道情:属于俗曲道情的一个分支 民间素有“七弯八转”之誉

2018-11-01 11:41:25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翎翾 字号:T|T

神池道情

省级批次:省级第一批

国家级批次:国家级第二批

(摘自山西文化云)

  神池道情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西北部及陕西东北部黄河沿岸一带的地方剧种,属于俗曲道情的一个分支,民间素有“七弯八转”之誉。

  神池道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坐腔道情”、“过街道情”、“风搅雪道情”、“戏曲道情”几个阶段。“过街道情”是社火玩意儿的一种形式,每到冬闲正月,神池乡间盛行各种社火,玩意班的演员们装扮各种人物在街头歌舞,待“踢鼓秧歌”踢过一场后,圈子里便唱起了道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演唱。至今神池道情中的部分鼓点与踢鼓秧歌的鼓点十分接近,有的则完全一样;“风搅雪道情”,即地方小剧种之间互“搅”,如道情与秧歌、道情与二人台等。

  神池道情音乐分为唱腔、曲牌、锣鼓经三大部分,调性又有“正调”和“反调”之分,节奏形式包括艺人口中的“单梆子”和“双梆子”。曲调上,有些是盛行于唐代、宋代、元代时的词牌,像[耍孩儿]、[西江月]等,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格式;唱腔上,又揉进了地方戏曲的某些音乐特色,如“流水”、“介板”等,主要是汲取了山西北路梆子的音乐,还有一些曲子,则吸收了民歌中的营养,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伴奏乐队分文武场,最早的特色乐器是渔鼓、简板。成戏后,简板被鼓板所代替,渔鼓仍沿袭至今。传统剧目有《湘子传》、《张良传》、《庄周传》、《翠莲传》、《小桃研磨》、《烙碗记》、《三贤》、《四劝》、《打灶君》等;近期剧目有《醉陈桥》、《斩黄袍》、《金沙滩》等100余部。

  神池道情丰富的唱腔音乐,不仅继承了古老的传统道情与民间道情曲艺,也融合了民歌及地方小戏的某些音乐成份,又兼有地方大戏的部分唱腔曲,从而具有唱腔构成的多源性特征。目前全国115种俗曲道情中,只有包括神池道情在内的十几个属于戏曲道情,是非常珍稀的戏曲剧种之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