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城区里诗意栖居

2019-12-31 15:37:00 来源:锦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清晨天刚见亮,红庙子渠绿道便迎来了不少健身的市民。这里脚下是跑道,身边是草坪树木,还有一应俱全的健身设施,俨然成为了他们的天然健身房。傍晚,锦江绿道变得热闹起来,散步休闲的市民众多。而“夜游锦江”更是持续火爆,河道两岸光影璀璨,再现杜甫诗中“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繁荣景象。周末,黄沙河公园成为了受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各色花海五彩斑斓、姹紫嫣红,带给市民“人在花中走,如在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今年以来,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区围绕锦江公园建设,全面呈现大川巷、夜游锦江、红星桥至合江亭段锦江绿道等示范项目,建成江家艺苑、黄沙河公园、大观堰公园一期,新建绿道12公里、小游园10处,新增3.2万平方米立体绿化。绿道、游园、公园逐渐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星星点点的绿色串联成线,勾勒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展现了全新的城市生产生活图景。
绿道建设串联成网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清晨的微风混杂着青草的清香拂过面颊,晨光透过云层星星点点的洒落在繁茂的绿叶间,河渠内水波不惊波光粼粼,鸟儿欢叫嬉戏枝头。红庙子渠绿道紧邻红庙子排洪渠修建,是以植物景观为亮点的绿地场所。虽然已是冬天,绿道内依旧草木葱茏,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市民休闲游玩。其中,贴合水系绿道打造的鲸鱼造型景观小品大受孩子们的喜爱,彩色的“骨架”间隔开来,孩子们可以行走其间,体验在鲸鱼“肚子”内玩耍的乐趣。小孩捉迷藏,大人聊家长,嬉闹声、欢笑声、祝福声,声声悦耳,流露出了市民生活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区的幸福与喜悦。带着孙子来玩的胡大爷告诉笔者:“这里以前就是空地,外侧栽了一排树,平时基本都不会往里面走。现在把空地打造为绿道,小孩可以玩,大人也可以锻炼,闲置的地块成为了居民共享的绿色空间,非常好!”
    “这个熊猫列车好乖哦,快来帮我照个相。”中环路绿道上,林女士被绿道与列车的新颖组合吸引,一边邀请朋友为她拍照,一边观赏着绿道的景色,亲近自然,享受绿意生活。中环路绿道以蓝色作为主色调,根据周边环境和文化元素,总体划分为海纳百川、时光长廊、水润逐浪、大观堰四段,依托周边集中的院校,高铁、文创资源,通过绿道建设、景观提升、休闲设施等业态的植入,定位为一条展现人文教育特色的都市绿道。熊猫列车正是中环路绿道上的一处特色景观,停靠在中环路锦绣大道经天东路口,红色的列车上手绘的熊猫憨态可掬,为绿道增添了一丝文艺气息。沿着中环路绿道继续向前,行至中环路锦绣大道琉璃路口,园林式的特色绿植景观更加引人入胜。景观打造运用 “漏景”与“框景”的园林手法,从西蜀园林中汲取设计灵感,将传统
    竹艺融入景墙,景墙前栽种着大面积色彩鲜艳的小花,形成 “前花后院”的场景,达到“步移景异、一步一景”的多层次观赏效果,呈现城景相融的景观艺术之美。
    中环路绿道与锦江绿道连通,与沙河绿道、水系绿道、三环绿道相交,各条绿道相互串联,形成了完整的区域绿道路网,既改善了锦江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了广大群众休闲健身需求,也提升了锦江的整体形象与城市品位。目前,我区已新建中环路绿道、红庙子渠绿道、东湖艺术街区绿道等,共计12公里。基本呈现三圣528片区、合江亭片区“公园城市示范街区”。
公园建设不止于美  生态价值有效转化
    泛舟锦江上换个维度欣赏城市建筑之美,漫步绿道中从光影交错间品味城市历史底蕴,在下一个拐角与焕然一新的特色街区不期而遇……忙碌地穿梭在每天生活的城市,随着锦江公园示范段的推进,曾经熟悉的城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为锦江公园的示范项目之一,“夜游锦江”全程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串联都市休闲、东门集市、闹市禅修、锦官古驿四大片区,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再现东门码头“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合江亭“花重锦官光影秀”的胜景。搭一艘古香古色的乌篷船,从东门码头出发,便能在悠扬的古乐中,感受临河建筑的画影,了解过去锦江的商贸胜景。
    在一江之隔的对岸,则以艺术之名唤醒了沉睡的城市老旧背街小巷,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区的横空出世,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大川巷以全国首条原创画廊为核心的艺术特色街区定位进行打造,曾经的“快递一条街”经过门面拆除、环境整治,业态调整,为艺术家们营造出了一方创作的天地,形成极具艺术氛围的画家工作室集群,又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零距离亲近艺术、体验艺术、欣赏艺术、享受艺术的独特场景。
    围绕锦江公园建设,大川巷、夜游锦江、红星桥至合江亭段绿道等示范项目已全面呈现,新消费场景构建初见成效。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之变、生活之变、治理之变的驱动性工程。
    而在位于三圣花乡紧邻成自泸高速的黄沙河区域,随着锦城绿道建设的推进,一片被人们遗忘的土地也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木屋、老树、农田、花海、绿道在这里组合成一幅自然清新的田园画卷,构建了整体景观格局以农田为基底,果林山丘为屏障骨架,远离喧嚣、山环水抱、深藏于林丘里的郊野公园——黄沙河公园。在这里,除了可以亲近自然,还可以在宽敞的绿地上放风筝、搭帐篷,尽情享受户外玩乐。
    据区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锦城公园建设,我区移交了金港赛道等区域锦城绿道建设用地400余亩,建成了江家艺苑、黄沙河公园。围绕“一道串五园”建设,已完成大观堰公园一期,劼人公园、晨辉路公园、琉璃路公园、锦江城市绿楔生态
建设也在按工作计划和方案稳步推进。
扮靓小游园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东门城墙遗址旁,青莲上街小游园日久失修,木质铺地残破,缺少吸引的亮点。区公园城市局对游园进行了更新打造,更新原有铺地材质,减少灌木增加花境、新增了城墙主题座椅装置和无障碍坡道,设置了汀步增强了周边底商的连通性。小游园内红色的花朵,金色的银杏将街道装点的鲜艳明亮,跳跃的色彩打破了绿色的沉闷,不仅使街道更富生机,也进一步优化了城墙遗址的周边环境。附近居民巩洪先生也表示:“这里原来比较残破也不能休息,总担心孩子在玩耍时受伤,现在好了,每天都有好多人来逛游园,作为这块的居民,我打心眼里高兴。”
    在枫树街街头,一处闲置的地块也变身成了市民可进入可参与的小游园。该绿地位于成熟的三圣花乡板块核心区域,面积达2786㎡ ,路网成熟四通八达。由于长期闲置,场地内杂草丛生,缺乏景观性、参与性与功能性,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且周围居民众多,活动需求大,市民很希望增加休闲活动空间。
    区公园城市局牵头对绿地空间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使用空间性质的不同,搭配不同的种植形式,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特性进行相应的组合搭配,营造空间的动态变化,丰富不同空间内人群的感受。在打造时,小游园多使用成都乡土植物,利用不同植物组团,创造一个利于市民健身休闲、闲暇散步的绿地空间,在小空间中体味多样城市生活,达到景观与城市的融合,景观与生活的互动。游园建成后,原本零星的绿地还成为了一处重要的节点连接起了社区级绿道,实现了游园与绿道的串联。
    据了解,今年我区已建成红庙子渠小游园、枫树街小游园等10处小游园,完成行道树增量提质街道39条,完成3.2万平方米立体绿化、12处拆墙透绿。让市民身边多了一大批可以休闲健身的公共空间,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陈玉婷/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