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9-06-03 09:12:00 来源:太谷县人民政府 作者:364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太谷县人民政府

2019118

中医药产业是太谷的传统特色、优势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抢抓山西农谷建设这一重大机遇,促改革、抓转型、调结构、惠民生,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

一、基本情况

太谷县地处晋中盆地东部,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辖3镇6乡3个城区198个行政村,32万人口全省知名农业大县、文化强县、教育名县孟子母亲仉氏故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祖籍地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杜润生、“华北第一支名笔”赵铁山、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家乡太谷早在新石器时期的“白燕遗址”就有药文化记载明清时期有广升远、广升誉、颐圣堂、颐元堂等知名的医馆药行20余家,继承和创造出一批疗效卓著的经典名药和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就出产于太谷。目前,全县医药生产企业共有12家,人药企业3,兽药企业5,医疗器械企业有2,生物农药企业2家),其中,有广誉远国药黄河中药、元和堂3药制药企业。2018年,医药企业完成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2%。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5个,其中开设中医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有218个并有一家具备二级甲等资质的中医院全县共有注册执业(助理)医师879人乡村医生461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72人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109人,中医药技术人员中副高职称以上16人。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近期顺利又通过了2018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评估。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充分发挥优势传统中医药服务潜力,积极探索五条发展路径,不断壮大中医药业产业规模、创新健康服务模式,中医药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一)园区集聚式发展。依托我县深厚的医药历史文化

底蕴,以打造中药产业集聚区和特色食品发展区为目标,在南山脚下,于2004年成立的南山医药食品园,探索高端精品发展路径。园区已入驻20余家医药食品企业,广誉远国药始创于明嘉靖年间,是我国有文字记载历史最久的传统制药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一家集中成药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制药企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承着104种中药古方及炮制工艺,“远”字牌商标荣获国家驰名商标,今年又成功申报省级技术中心。近年来,公司着力打造广誉远精品中药战略,引领企业快速稳步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新厂)顺利投产,市场认可度逐年上升,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入库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44.6%。黄河中药,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公司研制的龟龄御酒、延龄御酒市场反映良好,抗癌新药“颐圣复方斑蟊胶囊”、化疗后康复剂“颐圣益康胶囊”获患者广泛好评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颐圣”商标被评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元和堂中药,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建立“科研中心(专业院校)+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运营模式,以山西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基地为核心,带动农户规范化、规模化种植,致力于发展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道地药材及产品可年产中药饮片5000吨、加工中药材2000-5000吨2018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进入规模以上名录库

(二)传承文脉式发展。以传承“非义而为、一介不取;合情之道、九百何辞”的晋商文化精神为目标,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列为重点,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非遗保护上,广誉远国药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中华老字号”的医药企业、省医药界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三个传统制作技艺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龟龄集、定坤丹两个处方和工艺技术成为国家秘密级保密技术;龟龄御酒传统制作技艺、山西中药传统炮制技艺和吴氏妇科诊疗法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市县级传统中药类非遗保护项目14项。在传承人培养上,培养龟龄集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3名;定坤丹省级传承人2人,市、县级传统中药类传承人25名。黄河中药负责人杨巨奎成为龟龄集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是中国著名药酒龟龄集酒研发者。

(三)产研一体式发展。在完全继承传统制作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产研一体化发展新路径,重点建设了一院、一所、一站、一中心一院,即广誉远与山西大学合作成立广誉远山西大学中药研究院,深入挖掘开发丸剂、胶囊剂八大剂型,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等104种中蕴含古方及炮制工艺生产新技术;一所,即黄河中药于2013年成立山西黄河中药研究所,研发13种治疗和保健新药,9种被国家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级新药,5种被香港李嘉诚医院列入首选药物,其中“脂脉康胶囊”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高新产品,公司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一站,即中远威药业(目前处于停产状态)2013年与青海高原医学研究院合作,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成立工作站,专项研究溶栓胶囊预防及治疗高原疾病,溶栓胶囊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葡立胶囊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列入骨关节病防治用药指南。一中心,即中国化工农化公司先正达科技农业种子研发中心及农业科技服务示范基地项目。这个项目是山西农谷依托山西科谷生物农药有限公司重点引进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2015年,山西科谷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攻克了菌群培养自动化和高孢子自动化的难关,建成国内首条白僵菌自动生产线,具备年生产原药15吨,复配制剂1500吨的生产能力,可满足500万亩农田使用。目前,该产品在东北、新疆、山东、四川等10余个省份广泛使用,取得显著效果。

(四)医旅相融式发展。依托南山一线优势的生态旅游和医药文化资源,将丰富的医药文化资源纳入“一线六乡旅游点”整体规划,重点实施了个项目。是广誉远中医药小镇广誉远国药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中医药生产、传承、研发基地,中医药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疗养中心、中医药植物园、养生酒店等。是山西中医药博物馆,黄河中药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内设医史综合馆、中医文化馆、龟龄集制作技艺馆等8个专题馆,收藏中医药古籍、中药标本、制药器械等藏品7000余件,年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成为华北地区科普教育基地,山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三是太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投资110万元,由县政府与鑫炳记食业公司合作,采用“PPP”方式,共同筹建。整个展厅近600平方米,展示了53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征集实物展品800余件、图片资料1100余幅。分为两区六板块,即:动区,包括武术、戏曲、社火三板块。静区,包括中药、饮食、手工三板块。 

(五)医养结合式发展。深厚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吸引力、优质的中医药产业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太谷逐渐成为养生养老的目的地。重点探索了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养老院拓展服务模式。夕阳红疗养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将医务工作和住养护理工作深度融合,主要从前期的健康管理、中期的健康养生和健康干预、后期的康复护理三个板块入手,结合该院“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从社区、居家、机构养老各种形式的医养融合模式着眼,贯穿于整个护理流程和方方面面,成为国内领先的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医养结合模式受到了国务院督察组的广泛好评二是引进专业团队安养模式。省投集团合作打造的孟母文化养生健康城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占地面积约380亩,致力于探索文化与医养相结合、教育与旅游相促进的复合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忆古老街、工匠馆、农耕文化园等区域已陆续开放,部分养老公寓投入试运营。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安置养老人口6000余人,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500余个。在为老人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探索出一条产业新模式,树立全省乃至全国康养服务产业标杆和品牌,带动全省养老产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三是支持中医院转型发展。县政府划拨65亩土地支持新建中医院项目。同时,将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把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定点的必备条件,把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药适宜技术及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其住院报销比例在原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提高10%。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县中医药行业形势看好,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原材料、政策等方面制约因素,对中医药行业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人才方面。县域内中医药从业人员日渐减少,中医药技术骨干严重短缺,名老中医青黄不接,如现有的传统技艺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年青人不愿从事中医药传承,面临无人传承的风险;中医院多年无法增加编制,新鲜血液补充不进医院,制约了县级中医院的发展。希望从国家层面,统筹国内优质名老中医资源,能强化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增加县级中医院人员编制,制定出台中医药人才的激励政策。同时,依托广誉远,引入“大师”和顶级人才,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中医药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知识普及基地、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在原材料方面。受市场影响,农民种、养地道的药材积极性不高,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滥用激素、使用转基因产品等,导致中药材质量不过关、高品质的原材料缺乏。建议加强对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支持补贴,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给予政策性保护和开发性保护,扶持野生动植物资源养殖基地建设,多方调动种养殖中药材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中药材从种养到制作的规范化、品质化和集约化生产。建议对中药材稀缺资源如雀脑、甲片、羚羊角等保护类动植物资源给予优先加大的支持;建议简化该类药材的审批使用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为太谷特色产品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管理服务方面。非遗保护品种、保密品种制作成本高昂、多头管理、保密期限较短,如国药保密品种保密期限届满的延期工作目前暂由国家科技保密办公室委托各省科技部门进行处理,不利于保密单位的权益维护和保护工作的长期开展。建议给予扶持性资金和政策性保护,将中药保密工作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能范畴。

在资金方面。经典中药二次开发需获得新的临床证据,寻找新临床定位或新适用人群,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而县级财政较为薄弱,提供支持有限。建议省政府从科技项目申报、科研项目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老字号企业扶持,如设立“非遗产品重大项目专项资金、中医药传承发展基金”等。通过依托广誉远中医药研究院,打造中医药科研公共服务为平台,在重点进行传统产品二次开发基础上,解决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建设我省重要的中医药科研创新基地。

在政策方面。国家实行的药品招标制度对老字号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工艺传承造成较大影响,与企业生产成本相比,招标价格被过度压低,进入医保系统难度较大,如近十年来,包括陈李济、达仁堂等老字号企业,在多个省份招标中被近出局;保密品种保护与监管要求、传统制作工艺与GMP认证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冲突,造成GMP认证成本过高;中医药企业增值税率高于其他行业生产企业4个百分点,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建议国家层面在招标制度中能实行差别定价、优质优价保护的机制,加大老字号GMP认证的硬件补贴力度,使其既符合保密品种的保护要求,又能符合GMP认证规范,希望对中药生产企业产品销项税率由17%调整为13%,同时按照国家惠农政策给予价格补贴和能源补贴,将非遗项目生产经营企业25%所得税率按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率进行征收,确实减少企业税收负担。

 

   


终审:太谷信息中心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