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怀: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形成独特画虎艺术风格

2018-10-26 20:12:1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田茂怀,1948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台湾艺术协会荣誉理事,河北美协理事,“99”中国百杰画家,河北省画院特聘画师,河北省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河北省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常委,民盟衡水市委主委。

  田茂怀擅画虎,兼工人物、动物。追求虎文化理念以嬉笑怒骂、亦庄亦谐、拟人寓理的表现形式,推崇“真、善、美”,抨斥“假、丑、恶”,工、写兼施,形成自己独特的画虎艺术风格。

有一定数量的年画、连环画、漫画出版、参展。有五件作品先后入选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均获省创作一等奖。近年来有数十件虎画作品应邀赴国内外参展,获奖或予收藏。2001年2月亲赴台北成功举办个人虎画展。2008年代月在石家庄时代方舟大厦举办《田茂怀·刘家科书画作品联展》,《画家作品和传略被收入《中国书画名家大辞典》《九九中国百杰画家精品集》《中国书画名家画集》《中国画名家百虎画集》等典籍。

  田茂怀的曾祖辈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大田家圈村逃难来到衡水老城,祖父这一支留在衡水,落户东门口村,在老桥头上摆摊,卖杂面汤老豆腐之类的小吃维持生计。祖父去世后,祖母拉扯着五个孩子,日子非常艰难。

  田茂怀的父亲田子和是个小商人,勤扒苦做、胼手砥足建起了自己的饭馆,又发展成饭庄。母亲也很有头脑,善于经营。田茂怀说,父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一生坎坷。

  田茂怀出生于1948年,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父亲没读过什么书,但非常崇尚文化,家里子侄孙辈都依照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等来取名。家里饭馆“四美居”之名的由来,是老人盼着家里的四个男孩子都能成为美质良才。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很溺爱,但要求很严格。他们给孩子们传授的都是正能量的东西,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很正统。母亲常用一些小故事教孩子明白道理。”

  田茂怀的大哥比他大很多,小时候沉默寡言,颇有内秀。“那时母亲经常夸奖他,对我们说,看看你大哥画的萝卜多像啊,还有小蝈蝈!”田茂怀从小对书画很感兴趣,这种爱好源于自然,也和大哥的影响有关。那时,他们兄弟几个都跟着大哥一起写写画画。“我们几个从小就乐观风趣。这是遗传,也是弟兄姊妹们相互影响……”

  在田茂怀儿时的记忆中,滏阳河是条美丽的母亲河。河水从上游黑龙港流域过来,清澈见底。为了摸鱼,他站在老桥的石狮子头上往下跳水。“那时候滏阳河非常通畅,坐船能到天津海河。过往船只运送的货物,很多都不是咱们这里出产的,比如邯郸生产的大酒缸。到了秋天,柿子熟了,核桃也下来了,运柿子的船一卸货,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柿子铺满了河坡,那是相当壮观的景象……”说起昔日小城的繁华与美景,田茂怀悠然神往。

  田茂怀自称是正宗“小本”毕业——因为时代原因,他1962年读完六年级就辍学了。在一本画册后记中,他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有深刻的认识,就是因为过早地接触了社会,看透了世态炎凉。“这段历史奠定了我今后创作的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艰难困苦的时候一定要熬过去,这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1954年田家的饭馆收归国有。之后,田茂怀和身体不好的父亲户口迁回了东门口村。母亲留在城里当商业职工,哥哥姐姐们都参加工作走了,曾经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成了父子二人相依为命。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还实行大食堂。每天早上我拿着一个油漆桶改造的小饭桶,步行2里地从城外到城里去打饭。那会儿‘低指标瓜菜代’,到吃饭的时候早饿得不行了,就愿意早点去排队。可是有一次,我在队伍里都快轮到了,被当时村里一个所谓‘公安员’看见了。他用手一扭我的脖子,掐着我的脑袋就说,‘富农子弟还想早点儿吃饭?后边排队去!’强行把我拽了出来,让我重新排队。”

  难以忍受的屈辱,让田茂怀感到自己已经没有了尊严,是不如人的人了。他说,那是自己心灵受创伤最重的一次。“当时就萌生了一种想法,今后一定要活出个样儿来,让你们看看!”

  坎坷历练“我的大学”

  田茂怀这样总结自己,“种过地、种过菜,拾过煤渣也干过提篮小卖,出过民工挖海河,拉过板车,也当过蜂窝煤场工人。”辍学之后,他开始自立谋生,把社会当成了“我的大学”。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