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玲:40年如一日发扬柳琴戏

2018-01-02 16:53:35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海英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王传玲不想完全停留在适应传统唱法上,而是要丰富它,改造它,使其更能发挥‘唱’的表现力,适应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和观众的审美需求。为此她虚心尊前辈艺人为师,认真揣摩每个人的演唱特长,努力学习前辈艺人的声音浑厚、吐字清晰、声音柔媚、乡土味浓、细腻委婉、宽亮大方。但从她的行腔,尤其是发音、吐字,和拖腔的处理上,她就是她自己,王传玲。另外她还广泛地从姊妹艺术,诸如豫剧、吕剧、歌剧,特别是京剧艺术中吸收营养,借鉴它们的发声、吐字,行腔方面的技巧,来丰富自己的唱腔。

  王传玲扮相大方,表演娴熟,凭借嗓音脆亮,音域宽厚,运嗓自如的优势,博采众长,唱出新腔,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和探究中,形成了泼辣而又细腻、豪放而又委婉的艺术风格。

  王传玲从艺近40年,先后在几十多台有影响的柳琴戏中扮演“抗大梁”的角色,成为有名的“台柱子”。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阿庆嫂”、“江水英”的舞台形象, 王传玲的名字,就走进了滕州的千家万户,以至于形成了一股“传玲热”。

  王传玲先后主演的《李慧娘》、《孟姜女》、《瑞云》、《匡衡进京》、《封神榜》、《山乡锣鼓》、《风雨情怀》、《兵头将尾》等等,有的在山东省和苏 鲁豫皖柳琴艺术节获表演一等奖,有的晋京会演获得好评,有的被评为戏剧精品,还有的柳琴唱段被中央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录制并播放,柳琴戏《竞选》还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 “金奖”,2009年4月,墨子剧在北京中央党校演出,得到在校领导和学员们的高度评价。

  2001年,对柳琴戏痴心不改的 王传玲在剧团最不景气的时候又回来了,挑起了剧团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她说她不能看着剧团散板,不能让青年演员出现断层,导致失传,更不能让“拉魂腔”失了魂。 王传玲重新整顿剧团,争取领导的重视,先后解决了演员工资、后续人才的招收培养等重大问题。并结合市场需要,增加综合文艺演出,剧团与企业联姻,但有一点不会改变,就是所有的努力都是以发展柳琴戏为最终目标,任何演出也不能丢下柳琴戏。经过 王传玲的不懈努力,柳琴剧团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柳琴戏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又迎来了它绚烂的春天。(郭海英)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