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匠人杨枝光:侗乡芦笙制作传承人

2016-09-13 16:17:25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黄海洋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制作芦笙的关键是制簧片。簧片由铜制成,先炼铜,再打平成薄片,然后用锤在砧上反复敲平,直至把铜片打得极薄极匀,再用刀刻簧舌,将簧舌刻得极直,每一步都需要用耳朵反复听音,直到满意为止。在笙管底端开口处,装入簧片,芦笙发音部分总算制作完成。制簧片是一项极为精湛技艺,往往都由经验丰富的师傅制作。

  一把芦笙做好了,但工作还没有完成,还必须将一队十几把乃至上百把芦笙的音调统一起来,这就是“校音”。这一工序是决定一队芦笙是否能吹得好的最关键工序,只能由大师傅去完成。每批芦笙制作完成,杨枝光都要反复比对、试听,再用小刀极小心地刮薄或刮短簧舌进行调节,使一组芦笙的音调统一起来。

  杨枝光一直坚守在侗寨,制作芦笙,因手艺出众,在湘黔桂三省的侗族村寨颇有名气。广西、贵州及我市邻近的侗族群众纷纷慕名前来请他做芦笙。每年,他要制作芦笙200多个。他制作的芦笙,在湘黔桂侗族地区比赛中屡屡获奖。如今,他家的二楼,挂满了在湘黔桂侗族地区比赛的获奖证书、奖牌。2008年6月,侗族芦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成为侗族芦笙制作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村寨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会吹奏和制作芦笙的人越来越少。杨枝光的两个儿子,一个当兵,一个打工,基本都不做芦笙。他曾带过10多个徒弟,继续做芦笙的也只有四五个。

  通道是“全国芦笙文化艺术这乡”。面对芦笙制作的未来,杨枝光说:“侗寨离不开芦笙,我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现在,他在吊脚楼开辟芦笙制作间,带着3个徒弟,其中1人学成出师。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不同,芦笙在侗乡需求旺盛,杨枝光也希望侗寨的芦笙文化能够通过他的芦笙得到发扬和传承。(黄海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