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王玉萍:扎根乡村情系乡亲

2017-09-28 21:20:4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1506604973867722.jpg

  王玉萍和村民在大棚里

  中国小康网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在大学期间就立志毕业后回到家乡为乡亲们服务。现在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近日,在万全区洗马林镇沙地房村春秋大棚内,王玉萍与乡亲们一起移栽甜叶菊,她边干活边说。

  王玉萍,27岁,万全区膳房堡乡梁家庄村人,2014年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

  “我于2013年1月12日入党。大学毕业后,我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生我养我的万全,通过公开招聘和组织的考验,考取了大学生村官。2014年11月5日到万全区洗马林镇沙地房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玉萍说,通过努力,梦想成真。

  刚任职时,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了解村情民意,王玉萍逐户上门走访,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吃在村里,住在村里,了解了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并整理编制了沙地房村村民户情调查档案。

  沙地房村的农民,一直以种植蔬菜大棚和明地蔬菜为主,但传统大棚低矮,干活不方便,同时蔬菜也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产量不理想。

  王玉萍说,由于产量低,即使村里专门建了蔬菜交易市场也没有车来收购蔬菜。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2016年冬天,王玉萍跟村两委干部多次到上级部门申请资金。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7年年初,由财政投资的50座春秋大棚在沙地房村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大棚属于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2.5米,占地面积1亩,国家出资,村民出地,每个大棚每年只需交纳300元使用费,既降低了建大棚的前期费用,又增加了集体收入。”王玉萍介绍说。

  新大棚建好后,大棚的种植条件大大改善,但种植西红柿、豆角等大路菜的效益并不是很高。因此,王玉萍积极寻找新的种植品种,通过去万全区郭磊庄丰盛庄村考察,发现甜叶菊很适合在沙地房村种植。

  王玉萍带着有意种植甜叶菊的村民前去丰盛庄村学习,村民们初步掌握了种植技术,为了保质保量甜叶菊成活,防止病虫害,王玉萍专门请了农业专家。

  目前,全村30个大棚都种植了甜叶菊,长势良好。

  王玉萍是一位热心人,关注村里儿童的成长。

  沙地房村没有学校,村里的孩子每天都要去5里地外的洗马林镇中心小学上学。

  父母都在地里干农活,一来孩子们没人看管安全没有保障,二来孩子们学习有了问题也没有人能解答。

  从2015年开始,每个假期王玉萍都承担起照顾孩子们的义务,每天把孩子们集中在村委会院内的农家书屋指导他们学习。这样,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学习场所,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王玉萍在农家书屋里搜寻适合他们阅读的书,也在网上给他们订购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让孩子们利用假期时间多读一些课外书,增长知识。家长们放心了,孩子们开心了,通过跟孩子们朝夕相处,王玉萍也感觉很幸福。

  村民老范夫妻身体都不好,子女在外地,生活非常困难。在“两学一做”活动中,王玉萍与老范一家开展党员结对认亲帮扶活动。

  每天,王玉萍都要去老范家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帮他们提水、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并利用自己去区里办事机会帮他们买回需要的药。

  现在,老范两口子把王玉萍当成了半个闺女。每天她一去老范家里,两口子就特别高兴,有什么事都愿跟她唠叨唠叨,老范的老伴儿心情好了,病情也有所好转,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一到夏天,乡亲们送来的菜我吃都吃不完;到了冬天,他们怕我不会生炉子,主动来帮我生炉子。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了,第一时间跑来向我报喜。”王玉萍说,乡亲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深深打动了她,沙地房山好,水好,人更好,她越来越爱上了这个地方。

  “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我无怨无悔。”提及当初的选择,王玉萍坚定地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