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通之战:历史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2017-10-24 18:07:3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李菲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乌兰布通(蒙语,红瓮的意思,汉译红山),位于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南部,周围是平坦的草原和低矮沙丘,中起一赭色山峰,远望像坛子,南与围场县接界。清代,这里是康熙出巡蒙古的要道,是出古北口经围场达漠南、漠北蒙古直抵尼布楚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7世纪90年代,在木兰围场北部发生了清军与民族分裂分子噶尔丹叛军的乌兰布通之战。战后,清政府与喀尔喀蒙古、内蒙各部在多伦举行会盟大典。这两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北巡秋狝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清政府有效统治内、外蒙古的重大历史转折。

  噶尔丹(生1651——卒1697年),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早年在西藏当喇嘛。康熙十年(1671年)自称准噶尔汗。趁清政府全力平息南方三藩叛乱对北部边防放松管理之机,借沙俄侵略分子援助,举兵叛乱,对北疆各部发动兼并战争。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先后控制了青海、西藏、新疆南路的维吾尔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哈萨克。此间,噶尔丹表面上向清政府纳贡称臣,从康熙十三年(1674年)开始,每年都私派使者前往沙俄乞求得到 “军队和枪炮”。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初,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在巴尔喀什湖一带正在进行反对沙俄侵略的反击战争。四月,占领色楞格斯克和乌丁斯克的俄军包围,占领军面临被歼的困境。正当形势对我非常有利的时候,噶尔丹借故起兵,向土谢图汗抗俄部队发起进攻。在噶尔丹与沙俄军队的夹击下,土谢图汗各部被击败。接着,噶尔丹扬言“俄罗斯兵且至”,发动了对喀尔喀蒙古各部和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的全面进攻。

  同年八月,噶尔丹吞并了全喀尔喀蒙古。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一方面与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一方面积极备战,准备解决噶尔丹问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清政府完成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号令内蒙古全线布防,对内蒙古喀尔喀军队进行紧急动员,在宁夏银川、内蒙归化(今呼和浩特)、京东遵化集结军队,调盛京及吉林驻军驰援科尔沁,令察哈尔驻军防护御马场,令兵部和直隶总督准备军需,整理驿站。噶尔丹密派使者带其亲笔信件向沙俄伊尔库次克求援。以割让雅克萨给俄国为代价,向总督伊斯良斯基和戈洛文(尼布楚谈判俄方代表)乞求派军“驰赴约定之地会合,以便并肩作战”。同年六月二十一日,沙俄使节哥萨克军官尼古拉·吉比列夫亲自带戈洛文复信面交噶尔丹,信中称“保证以俄国军队的相应行动支持厄鲁特部队土谢图汗的进攻”。噶尔丹遂大举向内蒙古进犯。七月,噶尔丹率军进逼木兰围场,在北栅边缘停驻。此间,康熙坐镇波罗河屯,决心“尅期剿灭噶尔丹,以清沙漠”。从波罗河屯到吐力根河12座连营的300里运输线上,清军驿站前后相望,军旅役夫络绎不绝,马报飞驰,刁斗相闻,八月一日黎明,清军整列 队伍,同时从12座连营和练兵台向乌兰布通进发,正午逼近“驼城”。一声号令,杀声震天,驼城硝烟弥漫。噶尔丹奋力督战,叛军于驼垛隙中注发矢铳,兼施钩矛,抗击清军。“清军右翼为河泥所阻,回至原处而立”。左翼在佟国纲、佟国维(康熙的舅舅)率领下,沿萨里克河河畔冲锋。叛军用俄罗斯滑膛枪阻击,佟国纲中弹殉难。此时,前锋参领格斯泰飞舞战刀,单骑“直入贼营,左右冲击,出而复入”,侦得驼城虚实。回营令步骑用火枪向骆驼发射,驼城起火,万驼乱阵。佟国维乘势“由山腰后横击之,步骑争先陷阵,遂破其垒”。驼城血肉横飞,尸骸狼藉,叛军主力几尽。入夜,噶尔丹带残部遁入红山。八月二日,清军将红山团团围住,噶尔丹面临全军覆没的绝境。这时,清军统帅部下令诸部只围不击,把全歼噶尔丹的时间拖到“以待盛京、乌喇,科尔沁诸军之至,齐行夹击”。八月四日,噶尔丹派济隆胡图克图率弟子70余人到清军营帐求和。清军见噶尔丹派人求降,遂放松了警惕。结果噶尔丹趁谈判之机率残部偷渡萨里克河突围,穿过乌兰布通西沙窝子,经牛泡子(牛莽)回科布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