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画家李学明:从“画匠”到画家的蜕变之旅

2017-10-24 18:24:28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海英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不服输的李学明第一次听说了什么是国画,什么是油画。于是,他想方设法从美术老师那里借来《徐悲鸿画集》,然后,在三河市租了一间屋,把自己关起来,照着《徐悲鸿画集》开始苦练国画。

  苦练了两年国画,李学明开始免费给人们画“沙发后靠画”。“刚开始画时,我总是把山水、牡丹画得色彩特别艳丽,特别‘匠气’,这跟我画过玻璃画有关,也一直在摆脱这种画法,所以在宣纸上跟牡丹‘摔跤’了很多年。直到50岁,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国画?什么是油画。”李学明感慨地说。

  从“画匠”到画家,研发出“仿古微缩形立体国画”想宣传家乡

  从木匠到画匠,从画匠到画家这一根本性的角色转换,让李学明找到了自信:“我何不把我的优势结合起来呢?”

  于是,李学明又从三河市回到家乡。六七年前,他发现承德的旅游纪念品品种相对比较少,因为有画过玻璃画的基础,一点就通的李学明潜心研发出“仿古微缩形立体国画”。他把国画与承德原生态的树皮、树枝等材质结合在一起,背景在宣纸上晕色,形成国画山水的晕染效果,前景则用树皮、玉米皮等材质粘贴成假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等,与背景有机地融合成一幅生动的立体国画。

  他研发的立体国画一面世,便受到众多业界人士的好评与推介。

  “我老爸从不讲究吃喝,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画画,对着电视,对着书籍一直在学习研究,我和我妹都特别支持他画画!”李学明的两个女儿女婿对他很是崇拜。

  从“画匠”转型到画家,让63岁的李学明感受颇深,他经历了常人难以体会的痛苦与煎熬,也代表了一批当时从画玻璃画等工艺画的画匠转型的曲折过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