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寺文化遗址:十三圪到十三殿 传经诵佛誉中华

2017-05-09 08:26:38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海英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据清代寺院碑文载,初建的万佛寺占地面积148亩,整体建筑雄伟,气魄宏大,大雄宝殿气势辉煌,万佛殿规模中华无双,寺院前有一对石狮领守寺门,后有碑塔二林。山门上书“中华万佛寺”五个大字朱笔醒目。

  寺外建一座精美的七级八角琉璃塔,内筑一阁、二楼、三亭、四堂、十三殿,既藏经阁,钟楼、鼓楼;受戒亭、明心亭、悟性亭;罗汉堂、用斋堂、习武堂、如意堂;万佛殿、大雄宝殿、韦陀殿、弥勒殿、功德殿(因果殿)、法身殿、天王殿、三宝殿等。因万佛殿内有一万尊佛像,故命名为万佛寺。

  佛体法身,多为石雕铜铸。历代都有高僧主持;外观雄伟,内设精细,佛像栩栩如生,万佛寺驰名中华佛教圣地。从建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慕名而来的香客滔滔不绝,众多达官显贵前来烧香拜佛、许愿,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为万佛寺法会,八方僧道,无数信徒,云集到此,听经学法,参悟,坐化。他们坐化后,曾在寺后立碑记载,建石塔铭记,形成碑群塔林,据寺院碑文载:寺院先后经隋、唐、宋、元、明、清六次重修,多次小修,均留有碑记,寺院文物重多,这些文物在清乾隆二十二年大水中全部埋于地下。现仅存1757年重修碑一块,约18厘米高的合金观音像一尊(大明制)。埋藏地下的文物权待挖掘,抢修,恢复。

  万佛寺因历史悠久,曾数度修缮。清康熙年间水毁,魏县教徒僧众,士绅达官皆纷纷慷慨解囊,投资重修万佛寺,寺院规模较明代大增;清乾隆二十二年,寺院水毁,二十五年,经王村举人王文义主持倡议重修,众多善男信女和大财主葛千金当即捐助两千白银,再次重修万佛寺,使之规模超过了全国的各大寺院。民国二十六年,日军侵华纵火烧毁了万佛寺,这座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改革开放以后,蒙国家宗教事业宽大政策的福音,狮子口村一带的居士及善男信女们强烈要求恢复万佛寺这一历史古迹,经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恢复了万佛寺主殿等14间房屋,因规模太小,不能作法事之用。民众强烈要求将万佛寺重修,重振万佛寺雄风。(郭海英)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