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萧然起敬的国家级书法家:刘光欣

2016-08-24 22:43:5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落薰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刘光欣先生对政治没有表现出好大喜功的进取热情,骨子里对艺术的热爱,使他工作之余迷恋上了绘画艺术,把工作闲暇、酒场、牌场变成自己的临摹、临帖、读书的场所,不随波逐流把业余精力全部投身于自己喜爱的艺术事业。在连环画风靡一时的60年代,他从临摹连环画起步,他创作的连环画《寄自延安的信》(1973)、《小院恩仇》(1979年)、《少林寺故事传说》(1983年)、《罐头的由来》(1984年)、《迷信寨》(1988年)、《中国养生酒的传说》、《小公鸡找朋友》等80年代曾风靡全国。在连环画衰落,书法热兴起的90年代,又精研书法,以楷书和隶书入国展,又从楷、隶入道,行、草、篆诸体皆擅又兼顾绘画和治印。闲暇重视艺术理论探究,用浪漫而又丰富的才情在书法、绘画、印章、音律和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游走,作为国家级的书法家、省级的美术家和印学、音乐方面的专家,无论哪一方面都让人萧然起敬!想全面的论述刘光欣先生所涉猎和达到的艺术广度和高度,未免才力不逮,就学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手法,从书法作品入手,窥斑知豹探求他艺术的奥秘!

        刘光欣先生的楷书来自汉隶和魏碑,以魏碑为根基,没有从盛唐颜、栁楷书入手。初唐褚遂良的优雅和轻快仿佛近之,兼以行意,这种直接取法高古、越过欧阳询直接临写魏碑,能看出魏碑的高古和浑穆高于唐楷的法度森严,这一眼光确实是学书的捷径,但一般书家只能从法度森严的唐楷起步,亦步亦趋的向上追朔。把魏碑石刻单刀钝入表现的很充分,能通过刀锋看笔锋,用毛笔表现刀砍斧凿的痕迹,有印章效果是很难的,好多书家穷其一生,在唐楷里摸爬滚打,感受不到魏碑的雄浑气象,那种古朴斑驳的壮美,就更不用说金石味了,只能在帖上转圈子,始终认识不到魏碑的艺术成就,甚至堕入乌、方、光的台阁体。先生的一幅幅方斗楷书作品就像一颗颗浑厚静雅的印章,这不能不说先生在楷书审美方面独有的灵性。他所刻的印章,阴文质朴雅致,恬静自然;阳文奇崛险峭,遒媚挺拔,仔细品味,顿生古拙悠远之韵致,形有尽而意无穷,刘光欣先生在印学方面的造诣来自于对真、草、隶、篆和绘画、音律的精熟,相反我觉得先生楷书的金石味浓厚,沧桑感更强,先生的楷书和印学相濡以沫,是互为表里的。这大概与先生由汉隶书入楷、由魏碑入楷,撇开唐人法度,这与先生由绘画根基和美术眼光进入书法学习也有关,直接喜欢上可塑性极强有烂漫气息的魏碑。气息自然高古奇倔,自开盛唐面貌。假如先生生在唐代,先生的楷书可能也是后世临写的文本。但遗憾的是先生没有专注于魏晋小楷,楷书少了些美奂美轮的精致和韵味。但这种求全责备一个书法家也是不道德的,犹如颜楷稍显粗糙,栁楷稍显呆板,欧楷稍显寒碜,赵楷多了些甜腻,也不失为宏开气象的一代法书。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