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西峡县菊潭:重阳节发源地菊文化实证

2016-07-11 14:31:1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凤铎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菊潭,又名菊花潭,俗称不老泉。位于西峡县丹水镇南部、菊花山北坡山坳中。因菊花山上的菊花倒映水潭而名。古时,菊花山间,山菊青春,泉水潺潺,每值仲秋,菊香潭碧,“菊花倒浸秋潭水”,映出“菊潭秋月”之美,被誉为内乡八大景之一。菊潭胜景,兴于东汉,盛于隋唐,衰于宋金。据东汉末年应劭撰《风俗通》载:“其山有大菊谷,水从山下流,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皆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下寿七八 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菊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源旁悉出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菊水东南流入湍。”隋开皇三年(583年)始置菊潭县,以境内菊水有潭而名,以原郦县城(今内乡县城西北4公里赵店乡郦城村申营国)为治所。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复置菊潭县,县治在今西峡县城东南23公里丹水镇石盆岗村南。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曾游览菊潭,李白留下“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宋代司马光的《菊潭》诗称:“琐琐南阳菊,秋潭岁自开,孤根拥红叶,落蕊媚苍苔;正以参苓药,因之植紫台,愿兼金掌露,同入柏梁材。”明人杜士俊热心菊潭山名胜,曾在山上建上、中、下三寿洞,后又建七高祠、李孟祠以志其胜。现仅存上寿洞,内有水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