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西峡县菊潭:重阳节发源地菊文化实证

2016-07-11 14:31:1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凤铎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副标题#e#

  重阳节发源于河南西峡,菊潭更是菊文化实证

  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有文字记载,远在战国时代,楚国的西峡就有过重阳节、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而且一直沿袭至今。据大量文献、实物及传说和民俗活动考证,重阳节主要发源地应在西峡县重阳镇一带。

  文献佐证

  最早记载西峡地域重阳文化的是屈原的《离骚》。公元312年,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汉江北岸,即今天的西峡、淅川一带,并在此写了《国殇》、《离骚》等诗作。在《离骚》中写到“夕餐秋菊之落英”,在《惜诵》写到“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在《远游》中更明确写出了“集重阳入帝宫兮”,他还在《东皇太一》一诗中写到“奠桂酒兮椒浆”,椒浆就是茱萸酒,与桂花酒一起祭奠东皇太一神。从屈原的诗句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西峡的重阳节已经有了吃菊花糕、饮菊花酒、茱萸酒等节日习俗。

  菊文化,作为重阳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峡是菊乡,古称析郦、白羽。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有“析有菊水,出析谷”。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载:“其山有大菊谷,水从山下流,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皆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下寿七八十”。中送炭《抱朴子》中记述:“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忱皆为南阳太守,常使郦县月送菊水四十斛,以为饮食,诸公多患风痹,皆得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写道:“菊水,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源旁悉出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唐代风俗学家欧阳询在他的《艺文聚类•风俗通》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其山有大菊,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另外,在李贺的《一统志》、李坊的《太平广记》中均有关于菊花山、菊潭的记载。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辙、元好问、司马光、郑板桥等历代诗赋名家,都在其诗作中记载了西峡菊花与重阳节文化的歌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