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花鼓戏:历史悠久 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剧种

2018-02-09 16:08:2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1518163733660870.jpg

新余花鼓戏

  中国小康网讯 清康熙年间,“花鼓灯”随赣南和闽西的移民传入赣中一带,同治至光绪年间,与新余灯彩及传之当地的江浙小曲相合,演变为新余花鼓戏。新余花鼓戏音乐以小调杂调为主,骨干音是6、1、2,作为大调的本调(骨干音5、1、2)的介入,剧种音乐有了发展。新余民间花鼓班所唱曲调有“哀音调”、“十调扫坟”、“十杯酒”、“补背褡”、“三伢子锄棉花调”、“卖布调”、“盘广货调”等二百余首。主调为“哀音调”(即新余调),有单曲,也有多曲联唱形式,腔体较原始,字多腔少的曲目较多,音乐伴奏单调无华,不用锣鼓,只有上下两把胡琴,正弦与汉弦结合,其调不喧,演唱效果柔美多情。

  新余花鼓戏的演出剧目近二百出,剧目的题材较为丰富,其中处于花鼓灯早期的小戏有160多出。这些剧目主要有《姻花女告状》、《担水嫖院》、《顶烛怕妻》、《初相交》等。新余花鼓班的影响遍及峡江、吉水、吉安、丰城、高安、上高等县,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地方戏剧种,出现一批造诣较深的艺术表演人材。现已列为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