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博士王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非经典光场的产生与应用研究”主持人

2018-03-20 17:10:3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王海,男,1963年9月生,山西阳泉人。理学博士,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西省青年学术骨干,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2项。主持完成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1项参与教育部和山西省科研项目1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非经典光场的产生与应用研究”。

  1985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1992年7月在山西大学物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10月在山西大学光电所获博士学位,2000年1月到美国阿肯色大学物理系作博士后研究,2001年10月回山西大学光电所工作。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2项。主持完成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1项参与教育部和山西省科研项目1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非经典光场的产生与应用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提出并在实验上完成用非经典光测量介质微弱吸收的方案。成功地完成量子类QND测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在Phys. Rev. Lett.上。在激光与多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用环形腔完成了EIT(电磁感应透明的实验研究)增强Rb原子Kerr非线性系数的测量工作。同时完成了光速减慢的(8000m/s)实验研究。在光减速和非线性效应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光量子存储和原子相干信息双通道释放的实验研究工作。采用795nm的左旋圆偏振和右旋圆偏振分别做写控制光和探针光。通过EIT相干动力学过程,使探针光信号存储在原子两基态上,用795nm或780nm的“读”控制光读出存储在原子相干性中的信号。用光栅将读出的795nm或780nm信号在空间上分离 (Phys. Rev. A 72, 043801 (2005))。为下一步进行光量子双通道存储和释放提供了研究基础。在获得冷原子云的基础上,用声光调制器实现了MOT的开关控制,为下一步利用冷原子介质进行光量子关联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在国际交流方面,与美国阿肯色大学肖敏教授合作。目前,正在开展弱光下有效非线性效应及光子与光子、光子与原子量子纠缠的实验研究,探索实现单光子量子开关与量子逻辑门的新途径,为实现光量子信息载体的可控操纵提供实验基础。[1]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2项。主持完成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1项参与教育部和山西省科研项目1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非经典光场的产生与应用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主讲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非线性光学》课程;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提出并在实验上完成用非经典光测量介质微弱吸收的方案。成功地完成量子类QND测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在Phys. Rev. Lett.上。在激光与多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用环形腔完成了EIT(电磁感应透明的实验研究)增强Rb原子Kerr非线性系数的测量工作。同时完成了光速减慢的(8000m/s)实验研究。在光减速和非线性效应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光量子存储和原子相干信息双通道释放的实验研究工作。采用795nm的左旋圆偏振和右旋圆偏振分别做写控制光和探针光。通过EIT相干动力学过程,使探针光信号存储在原子两基态上,用795nm或780nm的“读”控制光读出存储在原子相干性中的信号。用光栅将读出的795nm或780nm信号在空间上分离 (Phys. Rev. A 72, 043801 (2005))。为下一步进行光量子双通道存储和释放提供了研究基础。在获得冷原子云的基础上,用声光调制器实现了MOT的开关控制,为下一步利用冷原子介质进行光量子关联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在国际交流方面,与美国阿肯色大学肖敏教授合作。目前,正在开展弱光下有效非线性效应及光子与光子、光子与原子量子纠缠的实验研究,探索实现单光子量子开关与量子逻辑门的新途径,为实现光量子信息载体的可控操纵提供实验基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