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万载县“十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改革探索

2020-03-23 08:00:00 来源:万载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宜春政研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村级组织是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的“桥头堡”和触角敏锐的“末梢神经”,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工作实践,万载县总结归纳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

模式一:立足优势求突破

调研发现,位于城中心、城郊、工业园区周边和乡镇集镇所在的村(社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些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让村集体资产迅速增值、村民收入持续增加。该县鹅峰乡益莲村以前无产业、无资源、无资产,村民只能依靠种植农作物和到县城务工赚钱,收入水平比较低。近年来,益莲村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投资兴建物业厂房,采取村集体土地出租、厂房对外租赁或入股等方式,以地生财、以财生财,让“死钱”变“活钱”、积“小钱”为“大钱”,全村集体收入可达70余万元。

模式二:抱团发展闯市场

团结协作、齐心合力、抱团发展,是我们破解市场不确定因素的有效办法,这样不仅提升了闯荡市场的能力,更增强了抵御风险的水平。比如,该县马步乡11个村联手在宜万高速南侧银田段附近,集中打造了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商业服务区,项目投资1899.6万元。服务区承载功能主要为停车、住宿、餐饮、超市购物和土特产汇展销售,由各村对服务区店面进行成本价认购,目前全乡11个村已认购店面15间,剩余14间店面向社会公开认购,所产生的利润都归各村集体所有。同时,由乡财政按每村购置店面款的30%给予补助,确保每村都能真正受益。目前,各村前两年预计每年可收租金4万元;两年后,保守估计可营利8万元/年。

模式三:咬定青山有恒心

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一股子劲、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定力是不行的。唯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可能真正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打好这场“硬仗”。该县赤兴乡皂下村之前是深度贫困村和省定贫困村,近年来皂下村把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通过一套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全体村民拧成一股绳,大家一条心、一股劲,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中来,让穷山僻壤、石山陡壁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让村民脱贫增收的“金山银山”。目前,皂下村已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村。

 模式四:思路一变天地宽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无数实践证明,在干事创业中破难题、开新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尤为关键。该县高村镇白泉村山高路远弯多,是典型的偏远山村。村“两委”班子积极主动思变,在土地和山林资源中寻找路子,逐步发展了药材种植、油茶林、养蜂等产业。白泉村的绿色有机蜂蜜已经通过了国家二级蜜的权威检测,成功注册了商标“白泉边”。下一步,该村准备新建检测和加工厂房,把养蜂产业做大做强。又如,该县潭埠镇山塘村和新田村联手思变、取长补短、牵手共进,山塘村有资金、新田村有土地,两个村联手发展油茶林产业,效益非常可观。

模式五:多种经营聚财力

“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小项目一个一个的搞,村集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多,村集体经济就会搞得风风火火。该县仙源乡株木村就是这样的典型。该村通过“建房引企”引进了2家小型企业在村投产,种植有机毛豆、有机水稻和有机茄子等作物,在县城购置面积较小的商铺收取租金,与邻村合建光伏发电基地领取分红,出租废旧小学教室收取费用等多种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又如,该县双桥镇深塘村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契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养殖业,出租闲置的花炮厂、荞头厂收取租金,重新打包出租现有的果园厂和杨梅山等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

模式六:无中生有探新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敢想、敢闯、敢试,不等不靠、大胆尝试、开拓创新,才能突破僵局、创造条件,才能营造别开生面的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该县白水乡永新村多年来集体经济一穷二白,2018年成功引进了永祥画室,主要进行山水画创作,今年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上色工序,新增了展览室,吸纳就业50多人,其中贫困户20多户,员工月收入3000元以上,在为当地群众搭建增收致富平台的同时,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万元。又如,该县高村镇大坳村有一水电站,得知经营管理者有转让产权的意向。该村“两委”班子积极对接洽谈,成功将其转让至村集体经营管理,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了10多万元。

模式七:巧借外力谋发展

万载位于赣西北边陲,如果总是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把眼光聚焦到外面,谋求发展也无异于缘木求鱼。该县通过巧借外力,充分用好本地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多、渠道广、人脉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介家乡等方面下功夫,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凝聚起强大合力。如该县潭埠镇新田村是深度贫困村,通过充分利用在外投资老板、挂点单位资源和上级的项目资金,有序开展修路、改水、改厕等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新建光伏发电站、在县城投公司购买店面、引进扶贫车间、种植虫草参、发展油茶林和“庭院经济”等,村里各项事业风生水起。

模式八:依托资源生效益

紧紧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结合当地气候、环境、有机品牌等特殊优势,不断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该县罗城镇藏溪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林木资源,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按照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点的思路,对全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其中九牧景区在2019年国庆期间的游客络绎不绝,十分火爆。又如,该县茭湖乡上峰村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响当当的有机品牌,历时3年培育出1000亩有机富硒茶叶园,投资新建了一个茶叶加工厂,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每年能够营利40余万元。

模式九:传统产业长新枝

该县通过一系列改革,采取技术升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等举措,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长新枝、开新花、结新果。比如,该县三兴镇湖源村采取“村书记 村干部 种养大户 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集中发展特色种养业,养殖稻田鱼虾、土鸡和水鸭,打造无公害稻谷产品、种植毛豆等,一步一个脚印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又如,该县双桥镇黄源村成立村级合作社,把黄源水酒这个品牌推向市场,通过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群众利益相结合的机制,走出了一条“村集体合作社引领、企业统一培训指导、分户酿制、自主管理、协议保价收购”的新路,为村民拓展了增收渠道。

模式十:异地经营创特色

一直以来,在改善民生事业上,该县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2019年,为带动其他不在城边乡镇经济发展,该县拟在县城规划建立一个绿色扶贫产业园,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项目总规划用地55亩,总投资为23725.25万元,总建筑面积40300㎡,主要建设商业店面、农贸市场用房、顶层车库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商业店铺由县城投公司统一配租,打造万载特色剁肉夜宵城,预计收益为1010.92万元/年,所得收益全部覆盖除县城周边三个乡镇以外的115个村,预计每村每年可增收8.79万元。(胡全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