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行:“不脱贫不生娃”的90后驻村扶贫干部

2018-08-15 07:44:0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就这样,村里人很快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增收项目。 赵乐行知道,农民们光靠传统养殖和大田种植是很难实现致富的,必须有效益更高的产业。看到坝上地区种植藜麦比较成功,细心的赵乐行开始留意这个新品种作物。上网查,翻书找,问市场,结果发现:藜麦营养价值优,种植成本低,市场收购价高,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低,还有市场订单保障。“改种作物有风险,村民们积极性不高。”赵乐行决定,今年先跟村里一位“积极分子”试种几亩藜麦,等试种成功了,明年就在村子里推广。

  对村北头一处绿树环绕的池塘,赵乐行也打起了“主意”。这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淖,大致有5亩的水面,水质清澈,与周围的绿树、麦田共同构成一幅难得的田园景色。“村里留守的老年人口多,重体力活干不了,发展点农家乐、农家游不错。”赵乐行心里暗暗谋划,久居城市的人们很喜欢这种原生态环境,钓钓鱼,吃点烧烤,体验一下农家乐趣,在村里搞点乡村游之类的项目,前景应该可以。说干就干,今年夏天,三工地的鱼塘农家乐已经开始营业,带动了村里10多人的就业,人均增收预计3000元以上。

  村民李亮意外瘫痪,高额的医疗费让原本贫困的他变得更加举步维艰。听说这一情况后,赵乐行主动为李亮联系医院,并定期给与他经济上的帮助,还为他申请了残疾证和轮椅,方便了李亮的出行,每次李亮提起对这个年轻的90后扶贫干部都会流出感动的热泪,是温暖,是幸福!

  像李亮这样的大病在身的,三工地不止一人,于是,他主动联系三工地村外出的老板和公职人员,筹备成立爱心基金协会,希望能将在外地的三工地人联络起来,各尽所能为脱贫事业做贡献,为因病返贫的乡亲们提供帮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