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习俗:较多地保留着原始的民风民俗 “口含钱”等仍保留

2018-10-11 10:20:38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翎翾 字号:T|T

  在山西农村,完整的丧礼已不复存在,但除婚礼之外,丧葬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的民风民俗,这也是民俗文化最难转变的领”域。我们分述如下。

  死亡。在死者断气时,在口中放上硬币,过去有钱人家则含小元宝、小金宝之类的东西,即“瞑目后,口内含银不饭,名曰‘口含钱’”。(民国:《临县志》)一是为了压住舌头以防咽到肚里,二是让死者留下人间最珍贵的东西。同时,死者衣袖内再放一些小面饼和纸钱也是必不可少的。面饼称打狗饼,是给去冥府路上的拦路狗吃的,纸钱为买路钱,送给拦路鬼。

  在很多地方,人死时焚烧“咽气马马”和宰杀公鸡也是一道程序。“焚烧纸人马,舆轿等而饯之,谓之‘送行’,亦有到夜五更,八庙焚楮者,谓之‘烧鸡鸣纸’。如此,皆刍灵之遗意也。”(民国:《翼城县志》)前者是用高粱秆插成一个马的样子,用纸条沾上鬃毛,尾巴和马蹬,再按一做牵马状的纸人,意思是让死人的灵魂骑马早走。鸡也一起杀掉。俗信说法,人在世上吃了苦,造了孽,死后在阴间要吃虫子的,因此让鸡替他吃。同时,还要在“夜半焚楮帛于五道庙,曰送盘缠。”(乾隆:《大同府志》)

  报丧。人死之后,丧家要派人向亲友家报丧。亲友得知后要前来吊丧。在哭丧时,主人就告诉他何时下丧等相关事宜,这时孝子要迎接、陪同。如果是出嫁到本村的女儿,从婆家到娘家一路都要哭,嫁在外村的女儿,要出婆家门一直哭到村口,再从村口一直哭到自己家门口,在灵桌前还要跪叩、哭悼,一直到有人劝慰为止。出门在外的子女或至亲也都要及时赶来奔丧、吊丧。

  入棺。入棺一般在当天或死后一二天进行,有些地方在入棺前还要把尸体放在炕当中摆正,认为这样子孙会得到同等恩泽和保护。在晋南死者人棺时要穿三——五件或七件衣服,鞋底上画鸡、黄罗伞——表示吉利和富贵,脸上盖白布、头枕鸡鸣枕,一般讲究“铺金盖银”,即在死者身下放黄金纸,身上用红绸缎盖住,褥上铺白金纸。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