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手营子传说:历史悠久 具有皇家韵味

2017-10-20 17:49:1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戚晓雪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关于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名字的由来有个传说。鹰手营子传说已列入了2013年10月省政府公布的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鹰手营子传说历史悠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直流传至今。

鹰手营子矿区地形似葫芦状,明朝时期被称为“闷葫芦场”。它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西南110公里,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东麓,距清东陵80余公里。因其区位优势,在清代享有“后龙风水禁地”之待遇。主要以木桩和界石为界标。有一块界石就立在矿区北马圈子镇金扇子村沟口。

清初,人烟稀少的鹰手营子,有边、赵、李、李四户人家迁此定居,为专职的朝廷鹰手,其中一户李姓在家谱中有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建承德避暑山庄。把围场县辟为皇家猎苑。之后又把闷葫芦场,作为皇家的训鹰场。

  那时当地鹰非常多,其中人们经常见到的是苍鹰(俗称鸟鹰或黄鹰)。自古,中华民族就推崇鹰这种奋扬威武的精神和披风搏杀的英雄气概。

  极善狩猎的满族人进关后,帝王与贝勒们每年冬天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围猎活动。把前朝的鹰师改称鹰手了。鹰手们“熬鹰”是最苦的差事。却往往使人精疲力尽。

  据当地老人介绍刚捕的幼鹰,野性很大,必须昼夜看宁,不让它闭一下眼,睡一会儿觉,也不许吃东西,仅喂水。不食不眠少则10天多则月余。再补以肉食,使之恢复原来的体力,再稍事训练即成猎鹰。

  猎鹰是满人的朋友,每一只猎鹰只为自己的主人扑猎,按满人习俗,来年春天要把它放归山林,再捕幼鹰再训成新的猎鹰。

  在康熙皇帝61年的帝王生涯中,41次到达木兰围场。在狩猎活动中,所用的猎鹰大部分是闷葫芦场的“鹰手”们训养出来的优等苍鹰。这里的“手”,指专司或专精其事的人。

  清初,闷葫芦场是鹰手的营地,故为“鹰手营子”。(戚晓雪)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