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真爱奉献17载 打造一方净土

2017-10-21 17:36:33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戚晓雪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三、作风要硬,工作要实

2003年以来,坐落在寿王坟镇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寿王坟铜矿关闭破产重组,大量新政策出台带来了各种利益关系的改变,加之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信访工作量大大增加。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王艳玲迎难而上,舍小家顾大家,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把信访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朋友,诚心诚意的帮助信访人解开心中的疙瘩,推动合理诉求尽快解决。

俗话说:“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处不上访”。2009年10月份,姚喜珍等三人代表129名原“五七厂”职工到省劳动社会保障厅上访,要求依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的相关政策,为她们办理纳入社会统筹养老,领导安排王艳玲全程领访陪访。姚喜珍等三人均为65岁以上的老人,需要坐一宿火车才能到石家庄,王艳玲为照顾好三位老人,特意为她们买了下铺,自己却挤在上铺,下了火车马不停蹄的打车带着三人赶到省劳动保障厅,当得知约见的领导不在时,又立即和市国资委联系,约省厅相关领导接待三人并解答“五七厂”的相关政策,姚喜珍等三人对此次到省厅上访结果表示满意。在回程的路上,姚喜珍听见王艳玲接家人来电话的内容才知道她家的孩子生病正在住院,姚喜珍拉着王艳玲的手感动的说:“闺女,你把生病的孩子扔在家里,一天两宿忙前忙后的照顾我们三个老婆子到石家庄上访,太辛苦你了。今后我们哪都不找了,就让当地政府为我们做主。”王艳玲始终关注协调该信访案件,辛苦没有白费,通过各级领导的努力,原“五七厂”129名职工的诉求历时两年得以合理解决。事后姚喜珍提出要感谢王艳玲,但都被她一一谢绝了。如今原“五七厂”的很多老人见到王艳玲还亲切的叫一声“闺女”。

四、敬业奉献,以情感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信访工作天天与有意见或有怨气的群众打交道,稍不注意工作方法就容易激化矛盾,群众来电信访更应慎重处理。在一次受理群众来电信访举报时,电话中举报人态度很不端正,语气尖锐苛刻,扬言如不马上给出明确答复,解决尾矿砂污染问题,将组织上百群众到市赴省集体上访。王艳玲于情于理耐心解答,告知尾矿砂污染环境一事政府高度重视,现正通过企业转型利用尾矿砂生产建材,同时逐步实施尾矿库闭库工程,并在库区建设太阳能光伏企业,彻底消除尾矿砂污染,变废为宝,但还是需要一些时间。信访人被她的有理有据的真情所感,当即表示不再就此事信访。通过此事,她及时在全镇信访干部中提出了在接待群众信访工作中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求每名信访工作人员从一句话、一个眼神做起,文明接访,树立信访工作为人民,信访干部爱人民的良好形象,使信访干部真正成为群众可亲、可信、可敬的人。在她的带领下,全镇的信访工作从未出现过接访不及时、接访不文明的现象。

王艳玲一心扑在工作上,感染着同事,同时也感染着家人。她的家人都成为了义务信访信息员。2014年的一天晚上9点多,她爱人锻炼回来路过电影院,发现有四个人在等车,看神情有些不对劲,感觉像是上访群众,驻足观察,果然听到他们商量着到北京后先去看升国旗,再到新华门上访,他赶紧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王艳玲。经核实,这几人系原寿王坟铜矿铜冶炼厂的职工,因解决工伤问题准备采取到北京“非访”的方式给政府施压。王艳玲立即向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同领导共同乘车追到营子火车站,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将四人在火车未到站前接回稳控,避免了一起进京集体非访事件的发生。

多年来,王艳玲参与处理的信访案件和化解的矛盾纠纷多达近千件,装满了三个大卷柜。案件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在全区各镇中始终名列前茅。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