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一个浙西南山区县的“绿色发展经”

2017-06-27 22:28:2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周宇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周宇 66.3%的城镇化率,70%的农民从事二、三产,74%的人口居住在县城,92.5%的中小学生集中在县城上学,95%的企业在县城园区……这是一组来自浙西南县城——丽水市云和县的数据。

  走进云和,满目苍翠,森林覆盖率80.8%,空气优良率98.9%。浙江第二大河——瓯江穿境而过,因紧水滩大坝而形成的云和湖被称为“瓯江上的璀璨明珠”。较高的城市化率、优良的生态环境,面对这样的“标签”,你可能很难想象十几年前的云和披着怎样一件落后、贫穷的外衣。

云和梯田

云和梯田

  “云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山区小县。”云和县委书记叶伯军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当地11万人分布在170个行政村和842个自然村。由于山水分割、人口分散、要素分离等客观原因,导致社会发展一度处于低效率和低水平的尴尬状态。

  转机出现在2001年,“小县大城”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十六年来,这个战略一以贯之的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乡统筹有机结合,成为了云和县涅槃重生的秘诀。

  小县大城1.0版:打造县城经济增长极

  回忆起7年前的日子,云和县元和街道金竹岗自然村的郑绣菊仍然会皱起眉头。

  当年的金竹岗村不仅没有公路,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机耕路都没有,村民下山买包盐得爬90分钟崎岖的山路,才能回到山顶的家。全村仅有9户人家35人,最能干的人家年收入七八千元,一般人家只有两三千元。

  “小县大城”的战略核心是通过制定优惠的下山转移政策,引导和鼓励居住在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山远山的困难群众向县城、建制镇和中心村转移。2010年,郑绣菊所在的元和街道开始筹划整村搬迁事宜。

  整村搬迁时,政府给予每人8100元补贴,老房子拆迁补贴96元每平方米,街道补贴2/3的门窗款,这样一来,即便是生活最困难的郑绣菊家,拿着补贴和拆迁款,再贷款5万多元,第二年就住进了200平方米的新房。生活和交通便利了,挣钱的门路也更广了。

  农民下山了,靠什么生活?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没有产业支撑,‘小县大城’是做不出来的。”叶伯军如是说。

  作为国内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基地,云和县自上世纪90年代起规划建设云和特色工业园区,目的是让木玩产业更集聚、更规范、更富特色。“小县大城”战略加速了这一规划的落地:工业园区面积从2001年的0.17平方公里扩展到3平方公里,加上一系列鼓励企业入园发展的优惠措施陆续推出,大量原本落户在郊区的企业也纷纷选择转战县城发展。目前,全县已有95%的企业驻扎在了县城,为进城农民提供了3万余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下山转移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2012年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小县大城”发展模式荣获“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理由是因为云和的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集聚和造城运动,而是打破了“旧思想”,从欠发达山区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实际出发,在资源配置和政策投入上对重点区域和产业实行倾斜,以木玩产业作为支撑,推动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打造县城经济增长极。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