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瑞

2017-02-23 09:33:00 来源:中国南湖 作者:区政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9021975)

 

沈嘉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二十五日生于嘉兴。民国11(1922),沈嘉瑞毕业于浙江省第二中学(今嘉兴一中前身),次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农科生物系动物专业,四年后毕业,在厦门集美学校任生物学教员。

民国17(1928),沈嘉瑞到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任助理员,开始从事甲壳动物分类学研究。当时,中国关于甲壳动物包括蟹类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他携带简单的采集工具和行装,只身一人,走遍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挖掘了数以千计的蟹洞,采集沿海700余号蟹类标本,并对标本进行整理、鉴定,绘制图稿,撰写材料,完成了《华北蟹类志》编纂,为我国无脊椎动物标本馆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坚固的基石。由于他研究工作成绩卓著,取得了中华基金会奖学金,于民国21年秋前往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留学,跟随著名胚胎学家麦克布来德博士进行甲壳动物形态学研究。两年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受聘在伦敦博物馆和普列茅斯海洋生物研究室工作。

民国24(1935)夏,沈嘉瑞回国任北京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他参加了中国动物学会,任该会理事、常务理事。抗战爆发后,沈嘉瑞随校南迁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兼云南大学教授。西南联大的生活极为艰苦,有的教师为了补贴家用,带出的书籍、衣物廉价出售,最后已无可出售,沈嘉瑞说:现在只剩下几个空箱子可卖了!尽管处于如此艰难困境,他在教学之余,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甲壳类研究,没有采集用品,就用火柴盒来代替。民国35年秋,沈嘉瑞返回北平,任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民国36年应英国科学理事会邀请,去英国访问半年。

新中国成立后,沈嘉瑞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511月,任中国科学院水生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厦门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并组织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北京分会。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4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脊椎分类系研究室主任。他致力于中国的湖泊生物学的开拓工作和淡水桡足类的分类研究,为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曾上书毛泽东主席建议在全国沿海设立海洋研究所,推动了南海海洋研究所(设在广州)、青岛海洋研究所、厦门海洋研究所的成立。1956年,沈嘉瑞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起,他历任《动物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杂志》主编,《中国动物甲壳动物》主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和《海洋与湖沼》学报编委,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及编辑委员。参加过英国科学促进联合会、伦敦动物学会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会,印度第45届科学会议,中朝两国合作的鸭绿江丰满水库渔业生物基础调查等国际学术活动。沈嘉瑞晚年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但他不忘周恩来的嘱咐,主编《中国淡水桡足类志》,并抱病撰写“蜇水蚤部分”等内容。书稿成于1972年,可惜他没能等到出版(1979年出版),便于19751222因病逝世。

沈嘉瑞是中国甲壳动物分类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从事甲壳动物教学,为国家培养了许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动物学家戴爱云等均出自他的门下。他一生发表科学论文和专著九十六种。所著《华北蟹类志》是中国的第一本蟹类专著,也是印度西太平洋区蟹类研究划时代的作品,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的学者仍向我国有关机构索购该书。他主编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为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淡水养殖业填补了空白,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此外,他还撰有《香港蟹类志》、《我国的虾蟹》、《云南两种端足类(甲壳动物)的研究报告》、《软甲类特别是虾类平衡器的比较研究》、《中国海蟹类区系特点的初步研究》、《北京虾类的幼体发育史》等著作和论文。1984年,沈嘉瑞的夫人纪瑞芝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其有关甲壳动物的藏书和毕生研究甲壳动物的丰富资料,全部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