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菱

2014-07-02 16:12:00 来源:中国南湖 作者:区政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南湖菱无角,以南湖出产为珍品。南湖菱别称馄饨菱、馄饨青、元宝菱、圆菱、团角菱、和尚菱。南湖菱无角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清乾隆年间嘉兴人项映薇所著《古禾杂识》卷三:“菱以南湖产者为最,所谓南荡菱也。角圆而壳薄,肉细而味甜,其他产者皆谓之北荡……”

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两角而弯者为菱,四角而芒者为芰。吾地小青菱被水而生,味甘美,熟之可代飧饭。其花鲜白幽香与蘋蓼同时,正所谓芰也。春秋时吾地入楚,屈到所嗜,其即此也。此物东不至魏塘,西不逾陡门,南不及半逻,北不过平望,周遮止百里内耳。”

这段记载多被后人误用,以为“小青菱”就是南湖无角菱。其实小青菱是有角的,它不正是“四角而芒者为芰”的“芰”么。文中讲到“屈到所嗜”,典故出自《国语》卷十七“楚语上,屈建祭父不荐芰”一则。故事说楚国大夫屈到喜欢吃菱角,临死前嘱咐家臣祭品要摆上菱角。他的儿子屈建恪守礼制,认为国家规定有祭品的等级,其中重要的一条:不进献珍异的食物,不陈设众多祭品。于是便不用菱角祭祀,说:“我父亲虽然死了,但也不能因为自己个人的嗜好而违反国家的祭法啊。”古代的礼法不在本文涉及的范围,但由此可证菱角在春秋战国时,还是稀罕的食品,应当尚不曾被广泛的种植吧。又由此想到,远在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那一颗出土的炭化圆角菱,很有可能是那时候野生的遗种。

李日华生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去世于明崇祯八年(1635),嘉兴人。在他生活的年代,嘉兴还没有种植出无角菱。清代康熙年间“南湖产小青菱别是一种,渔洋先生曾以之入诗,禾人呼为南荡菱。”(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三“物产·菱”)。王士祯写诗赞美的小青菱出在南湖中,但没有明确是有角还是无角,因此仍以项映薇《古禾杂识》所记“南荡菱”为界别比较妥当,即乾隆时南湖已产无角菱,品质优异,当时人称南荡菱。项映薇生于清雍正七年(1729),去世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嘉兴人。秀才。假定从乾隆初年算起,南湖菱的历史至今约为二百七十余年。

南湖菱无角是经过数代菱农选种培育而成的,这就应当归功于原先世居南湖畔的许家村。大约在清雍正年间,南湖北岸明末吴昌时所造勺园已是一片废墟,有许姓渔户在此“芦中系艇,柳下晒罾”逐渐形成村落。许家村人在南湖边生活了近三百年,他们捕鱼捉虾,种菱卖菱并以摇摆渡船为生。南湖菱之所以成为无角的优良品种,和他们浇注的心血汗水是分不开的。

南湖菱经选种后可以移植其他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许家村菱农去江西某地试种无角菱获得成功。

东栅、七星、余新、大桥等乡镇的湖荡水港,历史上都曾产无角菱,只是品质稍逊于南湖。

南湖菱色绿皮薄,肉白质嫩,汁多味甜,为环菱(水红菱)、刺角菱(有四个尖角)等其他菱所不及。嫩菱生食最有风味。老菱置坛中放少量河水,上覆以菱蓬,一二月后取出洗净,风吹晾干,色乌黑,食之极脆嫩甜美,谓“风菱”,可以当作礼品致远。老菱熟食为主,以铜锅烧煮最佳,香糯如板栗,称“铜锅菱”。又,菱肉烧豆腐为家常名菜。菱肉咸肉煮粳米饭,饭软香,菱肉腴美,风味无可比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鲜菱试以冷藏,饭店以葱油炒菱肉,菱肉白嫩,上缀青葱花,为筵席颇具特色的佳肴。

自清乾隆年间以来,南湖无角菱为地方名产,声誉远播四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