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腔:特色声腔 对高腔系统形成起一定作用

2019-03-30 18:37:1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义乌腔,是独特的传统戏曲声腔,剧种为婺剧。因形成于浙江金华义乌,故名。义乌腔颇受戏曲理论家的关注,红极一时。义乌腔流传浙中一带,衍生出了西安高腔、西吴高腔、松阳高腔和候阳高腔等地方特色声腔,义乌腔是婺剧的奠基声腔之一。

  义乌腔古代戏曲声腔。明隆庆万历之间开始流行于浙江义乌。明王骥德《曲律》:数十年来又有弋阳、义乌、青阳、徽州、乐平诸腔之出。此为关于义乌腔之最早记载。据沈宠绥《度曲须知》,义乌腔于明末仍与海盐、弋阳诸腔同为当时影响较大之戏曲声腔。现已失传,其剧目、音乐、表演艺术上之特色已无从查考。

  清代戏曲理论家徐大椿于《乐府传声》中称:“南曲之异,则有海盐、义乌、弋阳、四平、乐平、太平等腔……”《辞海》“高腔”条说:“义乌腔等也对高腔的系统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声腔形成编辑义乌腔的形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海盐腔,一说源自弋阳腔。不过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义乌腔是海盐腔流入义乌后,充实了义乌地方音乐衍变而成。同样,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义乌腔又流入到衢州及婺城等地,衍变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西安高腔、西吴高腔和候阳高腔,成了婺剧的奠基声腔(剧种)。可以说,婺剧中的高腔声腔是义乌腔的延续和发展。多年研究义乌戏曲的贾祥龙说,在这里面,东阳候阳高腔是最嫡亲的。

  西吴高腔,戏曲剧种。因曾流行于浙江金华西吴村,故名。据说明末即已盛行。有人认为西吴高腔系 义乌高腔 之讹音。过去由衢县一带的三合班演唱,现在婺剧也偶有演唱。在发展过程中和西安高腔曾互相影响。采用后台帮腔,又加了管弦乐伴奏。音乐曲调较西安高腔为粗犷、淳朴。传统剧目有《磨房相会》等。

  西安高腔,戏曲剧种。曾流行于衢州(治所今浙江衢县)。衢县古名西安,因此也叫 衢州西安高腔 ,过去由当地的 三合班 演唱,现在婺剧也偶有演唱。是江西弋阳腔传到衢州一带演变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受昆腔、吹腔较多影响,采用后台帮腔,又增加笛子伴奏和过门。帮腔的形式和方法都较自由,除 滚唱 和部分引子外,每句帮唱句尾一字或数字。传统剧目有《槐荫树》《合珠记》《芦花絮》等。

  侯阳高腔,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东阳、义乌、浦江等地。原由 东阳班 演唱。现在婺剧也偶有演唱。有人认为系湖南岳阳高腔传到东阳之后被讹称为 侯阳高腔 。所唱曲牌带有较多民歌色彩,以管弦乐伴奏,但仍用乐师帮腔。旋律简单,很少用滚唱形式。传统剧目有《白鹦哥》《梁山伯》《卖水记》等。侯阳高腔和绍兴的调腔有较多的共同点。

  松阳高腔,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遂昌、龙泉一带(浙江原有松阳县,1958年并入遂昌县)。起源于明末清初,清代光绪年间颇盛行。常用花腔以及高八度假嗓。加有管弦乐伴奏,但用帮腔。板式分套板、平板、紧板、倒板、叠板、叠子、科子等七种。伴奏曲牌分别来自昆曲、徽戏和民间打击音乐。语言主要用松阳官腔。传统剧目比较丰富,《夫人传》《白兔记》《芦花记》等整本剧目现在仍能演出。解放前已衰落,解放后进行了挖掘和整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