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慈溪市历史沿革

2019-03-17 23:03:4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新石器时代(前约5000年)已有先民活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

  春秋时属百越之越国,并吴后置句章城,为句章地。

  战国时楚灭越国,又属楚国。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

  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州鄞江桥)。

  隋开皇九年(589年),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唐武德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唐武德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年)罢道。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年)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年)又析为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194年),宁宗即位。翌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年),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隶浙江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年),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溪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民国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州、余姚县。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

  1949年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

  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

  1954年10月,为建立商品棉基地,调整县域,将慈溪的丈亭、陆埠、城关、云山4个区和慈城镇划归余姚县,庄桥区分别划归宁波市和镇海县,余姚县周朝区、逍林区、浒山区、周行区、泗门区、临山区等5个区的部分和镇海县龙山区的北部划归慈溪县。县治从慈城镇迁至浒山镇。

  1956年6月,原直属宁波专署管辖的庵东盐区归属慈溪县。

  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溪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