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读本

2020-12-18 08:00:00 来源:慈溪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财政预算,乃国之命脉,民生之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而预算绩效管理正是以财政预算为主线,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实施评价,并配合相关的考核机制,使资金使用结果与预算目标相接近的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是我国深化预算管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读本具有四个特色,分别阐述了全面预算绩效的前瞻性、科学性、通俗性和可操作性等。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一级政府财政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责任、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及《2020年度宁波市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开展的关于预算绩效工作情况,是对于此读本的理解及相应工作的稳步推进。

  预算绩效评价,不仅是解决一个钱的问题,同时也是要解决项目单位的职、权、利的重构的问题,实现钱与事、权与责、决策与执行,服务与需要有机融合,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有效。

  衡量绩效的最终标准是什么?不是现在的各个学科里面的定义,经济学讲究有没有效益,是不是投入产出最大化,是不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等等。这样的一些衡量的标准,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要跳出这些局限性,就要衡量绩效是不是有最终的标准,能有效对冲公共风险,能不能使未来的公共风险能呈一种收敛的状态。如果做到了就说明是有绩效的,没有做到,就说明没有绩效。所以,基于未来的公共风险,去评判我们现有资金的使用和政策的制定,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绩效。预算每年安排那么多钱干什么呢?就是要提升经济社会的确定性。只有整个经济社会的确定性提高了,也就是公共风险做到了最小化,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无论是事前的绩效目标分析,还是事后的绩效评价,应超越会计学意义上的指标导向,从重大风险问题出发,落脚到未来重大风险问题的解决上来。一是要把资金和决策,从一种行政权力转变为一种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变成一种“风险”。资金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要把这种权力变成义务,变成一种责任;要把资金变成烫手的山芋,而不是香饽饽,这样才会对资金有敬畏心。要不然都会把资金当成权力。当成权力意味着钱越多越好,大家都会去争资金,而争到了资金到底怎么用却不受重视。所以必须要调整,让决策主体小心谨慎地决策和申请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和管理资金。

  要提高绩效目标的透明度。只有在目标透明的前提下,花钱和办事才不会脱节,才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转变为内在动力,主动性、创造性地把钱花好和把事情办好,才能避免乱拍板和乱花钱。(虞群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