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镇党委委员汪法庭:白发不悔初心 被授予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2019-10-11 21:06: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去年,云南一位“80后”白发干部的照片刷爆网络,而在台州临海市涌泉镇,也有一位被橘乡群众所熟知的“80后”白发干部,他就是该镇党委委员汪法庭。

  半头灰发半头黑,晒得黑红的脸上皱纹显眼,一身乡镇迷彩工作服,让人很难把他和当地常年劳作的橘农分辨开。

  汪法庭毕业于重点高校的法学专业,先与司法打了十多年交道,又扎根基层,把青春和黑发奉献给了做基层群众工作。

  近日,他被授予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吊车尾”的涌泉党建跃升为全市示范

  “法庭”,这个寄托了父母期盼的名字,让汪法庭一生与“法”结缘。

  2006年,汪法庭考入临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历任司法干警、副所长、所长。

  “脚上沾多少泥,就能给群众办多少事。”汪法庭坚信。

  他首创的社区矫正义工服务“点单制”,让“浪子”主动回归社会;他负责指导的街道警调联动调解室年均受理量曾占整个台州市四分之一以上;在方溪水库攻坚团队工作的125个日日夜夜中,他300多次深入移民户家中说服解释,出色完成了移民动迁“清零”目标……

  白发成了汪法庭这十多年来奉献基层司法行政事业的证明,他先后荣获司法部“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台州市“最美公务员”、临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7年,汪法庭从司法行政系统调到橘乡涌泉。这一年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之年,作为分管组织工作的汪法庭面临巨大挑战。

  涌泉镇辖区村级基层党建工作“不好做”:全镇一共68个党支部,党员2300多人。对于严格的“三会一课”制度,农村党员时有抵触情绪,村干部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工作也不知如何着手。

  “基础抓不牢,地动山摇。涌泉的党员,一个都不能掉队。”汪法庭说。

  他一到任就走访了全镇39个行政村,深入调研各村工作难点。调研分析后,他培训了年轻在编干部,将他们派到工作片作为党建指导员,为各村党支部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提供一对一辅导。

  经过三个月“恶补”,涌泉镇基层组织党建考核,从“吊车尾”冲到了临海市前列,这一成绩保持到了现在。“他用我们能听懂的语言,让我学会了基层党建的整套规范化流程。我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村妇女,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熟练开展党建工作。”上保村专职党务工作者陈保球感慨。

  对涌泉的基层党支部来说,曾经令人无从着手的党建规范化,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汪法庭推进的一系列组工项目,比如农合联全产业链党建、“红色智汇课堂”、乡村振兴讲习班、“橘乡汇才中心”等,在全省都是叫得响的品牌。

  在汪法庭的扎实推进下,涌泉的组工工作在台州100多个乡镇(街道)中脱颖而出。

  2018年,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调研交流会在涌泉镇召开,该镇党建的先进做法被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先后“点赞”。同时,涌泉镇还被确定为台州市第一批党建示范乡镇。

  软弱涣散村在他手里扭成一股绳

  开展联系行政村工作,是乡镇领导班子深入群众的重要环节。

  汪法庭到任涌泉后联系的三个村里,西戎旗村是当地闻名的“软弱涣散后进村”。该村村“两委”内部矛盾重重,日常工作难以开展,村内环境、道路长期得不到整治。

  为了将村干部的力量扭成一股绳,汪法庭与驻村干部一起,连续多日泡在村里,做每位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他用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的个性,渐渐化解了村“两委”成员心中的症结。

  “空口无凭,你先把村里的臭水沟治好再说吧。”一开始,村民们以为他只是“走过场”,就扔了个难题。

  汪法庭想办法,积极联系引进了临海市的帮扶项目,投入财政资金对全村的硬件设施和环境进行升级改造。

  顶着一头白发、辨识度极高的汪法庭,给西戎旗村村民陈德堂留下了深刻印象。

  “汪部长驻到我们村以后,整天往村里跑。一年来,村内道路、绿化焕然一新。今年夏天,村里连蚊子都少了。”陈德堂看到了村子的变化,“他真的是一位踏踏实实做事情的好干部!”

  如今,西戎旗村早已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臭水沟”变清了,新的办公楼也在规划落实中。

  很多村民见到汪法庭,都以为他是一位“70后”“60后”的“老大哥”。但是汪法庭自己并不在意外表的变化:“熟悉我的人,都会发现我内心依旧充满活力。十余年来,我的身份在变,但是追求公平正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未变。”

  如果说满头白发是汪法庭十多年基层生涯留给自己的“人生笔记”,那么,他在白水洋、小芝、沿江、汛桥、古城以及涌泉,服务过的一位位群众,解决过的一件件难题,都是他为基层留下的一幅幅美好画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