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疫”线上的“跌瓦拉腊罕”

2020-02-14 19:04:56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勐海先锋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中缅边境长达146.556公里的国境线上,有一只默默奉献的队伍,他们是一名名党员界务员,是界碑的“守护神”,被群众亲切称为“跌瓦拉腊罕”(傣语)(汉语:界碑守护神)。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中缅边境一线的各族干部群众拧成了一根绳,全面形成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村寨就是一个连队,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边民就是一名哨兵的守边固边红色防护网。”
亮明身份护好边
界务员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在边境一线勘查、巡视,处理双方边民事务,管理和维护好责任区范围内的界碑、界线,守好边关,巡好界。勐海县地处祖国最南端,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山水相连,隔江相望,有22个界桩序号和45棵界桩,辖区的国家级口岸打洛口岸陆路直达第四特区的勐拉地区,布朗山和巴达两个陆路通道与缅甸接壤,涉及4个沿边乡镇14个边境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覆盖人口7万余人。中缅边境形势复杂多变,受地理条件所致,很多界碑匿于深山老林。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疫情爆发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46名外事界务员带头响应各级党委、政府号召,听从外事部门的指挥调度,其中32名党员界务员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界务员突击队”,他们亮明身份,佩戴党徽、展开党旗,开展“我是党员、我在边境一线排查巡逻”“党旗飘扬、党徽闪亮”行动。他们利用自身懂政策、听指挥、有文化、明情况、能带头、行动快的优势,积极协助村组干部发动群众、带动群众、动员群众实行疫情“战时状态”,发布疫情“战时措施”,建立“边境一线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从边境一线实际出发,采取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实际的疫情防控措施,外防输入输出,内防扩散蔓延。每天对中缅边境一线进行巡查、排查,劝阻境外人员上门串亲,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边界流动人员检测登记、重点关口体温检测、公共活动性场所、边境村寨排查、边境通道巡逻等工作,广泛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增强边民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边民的自我防范能力,保障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保障边境地区和谐稳定,鲜艳的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鲜红的党徽在金色阳光下熠熠生辉,筑起边境一线疫情“红色防护网”。
守好边境守好家
“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大清扫、大消毒咯.......”在打洛村的村组、农户里,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听到一个个熟悉的声音,这些都是中缅边境线上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少数民族党员界务员。岩扁燕,任打洛村党总支书记十年,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衷,一心扑在工作,他心里记着人民,挂着百姓,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到,决不含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作为一名村支书毅然决然奋战在前,不畏惧、不退缩,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深知自己在疫情防控工作当中责任重大,看好国门守好边境,带领全村管边、固边、爱边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情。他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群众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团结带领村组干部、党员、群众,积极调动基层组织力量,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天他到13个小组堵卡点查看,他担心的是民兵们会不会饿着,会不会没水喝,有没有什么困难……,作为一名界务员,在这个关键时期,他还担心着边境的情况,每天带领党员、村干部、界务员党员突击队到边境线及界河巡查,防治疫情,严防死守可疑人员进入我国国境。
“爸爸什么时候回家?”一个四岁的孩子每天睡觉前总是会问妈妈同样的问题,孩子的妈妈也总是回答:“爸爸去工作了,要晚一点才回来。”孩子的爸爸就是打洛边境线上曼掌村的界务员、村党支部书记、组长岩应拉。由于曼掌村与缅四特区毗邻,进出人员复杂,无形之中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压力,但他从未抱怨,从未松懈,亲自带头干,调动村组民兵,对全村4个片区小组挨家挨户做好县外入村人员大排查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结合本村实际,设立党员责任区,责任到户到人。他说:“作为一名党员界务员,作为曼掌村的支部书记、村长,管好边,守好家是我的工作职责,只要村组和谐平安,我苦点累点又何足挂齿”。
截至目前,全县46名外事界务员积极开展防控、消杀、宣传工作,共巡查边界81次,设置防控点25个,劝返中缅双方边民跨境流动1000余人次。



投稿邮箱:mhzzbzzk@163.com
联系电话:0691-5135052

投稿注意事项
投稿时,请尽量配上相关图片及图解,并注明文字撰稿人和图片拍摄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感谢您对“勐海先锋”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和支持!
在看点这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