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历史古迹介绍

2019-06-05 08:00:00 来源:芦山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一)、早期人类遗址

1、思延乡铜头村遗址  位于芦山且县思延乡铜头村,1987年文物普查时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所定,为我县目前所知的较明确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存。

(二)、庙坛皇陵

1、平襄楼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芦山县南街汉姜侯祠内,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所建,历代有维修,现主要为元、明时期风格。

(三)、古城帝都

1、姜城遗址  芦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汉古城遗址,相传姜维于此筑城,故古以来便以姜城名之,现尚存北城墙及南城墙各一段。2000年6月于北城墙处发现汉代古城门,为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汉代城门中之最为清晰者。

(四)、寺观佛塔 

1、浮图山  芦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留有明代佛塔一座,另外,搬迁了数座古建筑于此,作为佛教场所,已有了一定的规模。

2、青龙寺大殿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建筑,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村。

(五)、名人遗迹

1、乐以琴故居  位于芦阳镇东街(小地或大水井),为抗日英雄乐以琴故居。

(六)、碑碣雕像

1、 樊敏碑、阙

樊敏碑、阙及石刻位于芦山县城2公里处,地名石马坝。碑、阙均建造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距今已一千八百年,是东汉巴郡太守樊敏的墓前陈列物。于196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高2、93米、宽1、2米、厚0、26米。碑额为园圭首形,碑首上丰下削,嵌峙于巨石龟背上。上端圭首浮雕为双螭交曲环拱形,拱下穿上镌刻“汉故领校巴郡太守碑”使二字,双行立排,书法为篆书。碑身正面碑文为558字分列22行,均为八分隶书;字迹至今尚可辨识,漫漶无识者仅约十字。碑阴碑首仍刻双螭,与正面同式,但拱下无字,仅于拱内刻一朱鸟(凤凰)。碑阴上段镌刻文字为北宁卢山县令丘常的书跋。记叙其发现和扶植樊敏碑的经过。跋文仍为十四行,共一百三十五字,字体为八分隶书;署时为:南宋绍兴已卯秋九月(公元1159年),与前跋相距57年。碑座为一巨大石龟,首偏右。碑身前方右下侧落款处损坏部分“盛息懆书”四字已不可见,今据《金石录》补记。

樊敏碑为国内现存较完整的汉碑之一,其碑文涵义广博,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术价值,为历代史学家、金石家所重视。碑文除记叙樊敏家族世系外,还记载了许多东汉时期动乱情况和四川地方的重要史事。其中更为难得的材料,是记录有樊敏与古代少数民族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和青衣羌族的深厚关系,证明了樊敏是一位杰出的民族工作者。通过对樊敏碑文的研究,可以印证和补充史书对地方史事记载的不足。此外,樊敏碑不仅具有古碑艺术造型优美,书法水平高超,全碑至今完整,影响深远等许多特点,而且对上古史、民族史、地方史方面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实物价值。

樊敏碑、阙均于北宋前即已倒塌,北宋末丘常,南宋初程勤二县令仅将樊敏碑扶植并建亭保护,樊敏阙则湮没于荒野,千余年间无人发现,因而历代金石录中均无记载,直到1957年才由省文化厅派员拨款前来芦山将左阙修复。右阙毁废但常存阙檐 、阙顶等残件。

樊敏碑为有扶壁式双阙。已修复的左阙阙身用九层方形巨石叠砌,石质为火成岩红砂石。左阙全高5、1米,宽2、25米。壁厚0、92米。全阙由座、壁、斗拱层、檐、顶五部分组成,顶脊正中雕镂一雄鹰、嘴含绶带;阙檐为汉代出檐式筒瓦建筑造型,檐口刻有瓦当,无字;檐下斗拱层上有浅浮雕组图,高0、68米、宽1、4米;现存浮雕为云南古哀牢夷九龙氏“龙生十子”神化故事图象。图中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展现出古代民族的浓厚生活气息,为汉阙石刻精品。斗拱层高0、35米,四角刻有力士举双臂托付,显示出力能胜擎天的雄伟气概。左阙主阙左侧有耳阙,斗拱层中尚存一有龙虎座的西王母图象。其余造型与主阙近似。全阙气势磅礴,造型雄浑,人物生动,构图协调,展现了汉代精湛的石刻工艺技巧。

据碑文记载,樊敏于东汉延熹年曾任永昌长史三年。永昌郡为今云南保山地区,是古哀牢夷族故地,阙上组图即取材于此,反映了樊敏在当时能与边远少数民族融合相处的情景。

2、东汉石刻馆

四川芦山东汉石刻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为主体,集中保护我县现存东汉石刻文物保护场地,是芦山县博物馆的一个野外专题陈列馆。

1986年首先新建了樊敏碑亭,把保护场地扩大至6000平方米,修建了围墙和仿汉阙大门,相继移入石兽九具及其它一些东汉石刻,计有樊敏墓前石兽三具,兽胚一具,石龟废件及多件石阙组件;东汉蜀郡蜀国都尉《杨君之铭》碑首及墓前石兽二具;石箱村无名阙阙身及残兽一具,画像石墓二扇,形成了以樊敏碑阙为主体的专题陈列馆。1988年1月13日,樊敏碑阙及石刻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相继收录于《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卷》、《四川汉代画像石》、《西南丝绸之路》、《四川汉代石阙》等图册专集中。

3、王晖石棺

王晖石棺位于芦山县沫东镇先锋村(地名石羊上),北距芦山县城1、5公里,为东汉上计史王晖墓棺,建于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棺为长方形,棺身由整块红沙石凿成,上覆刻有七条沟渠的狐形石盖,全长2、5米,宽0、83米,棺盖首及四壁刻浮雕五幅,盖首刻饕餮图,前和刻双门及童子迎候图,左门刻书墓志三十五字:“故上计史王晖伯昭以建安拾六岁在辛卯九月下旬卒其拾柒年六月甲戍葬呜呼哀哉”。左壁刻虬,右壁刻螭,后和刻龟蛇图(玄武)。全棺造成型雄伟,石刻艺术精湛。1942年由西康省通志局主任任乃强主持发掘出土后,其石刻艺术即受到郭沫若的高度评价,当年为其赋诗二首。从此王晖石棺雕刻艺术闻名国内外。石棺出土后,当年即由芦山县县长张宗翙等修建六角攒尖顶砖亭保护。1961年7月13日,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拨款修建木结构歇山亭予以保护。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