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的延安

2020-03-04 11:44:51 来源:宝塔区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从地质构造来看,延安属于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地台的一个组成部分。鄂尔多斯地台也称陕西构造盆地,其东界是吕梁山脉,南界是渭北北山山脉。(也称黄龙山山脉),西界是贺兰山,北界是阴山山脉。

鄂尔多斯地台在距今5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以前,曾长期是海洋的领地。从4亿6千万年前的古生代的中奥陶纪后期开始,鄂尔多斯地台才开始隆起成陆。后来,又经过亿万年的地壳变迁,到距今约3亿年的古生代石炭纪时,地台东部边缘逐渐下沉,造成海水再次入侵。当时的海岸线是在延安地区东部边缘地带,即延川、延长、宜川一带。

发生在距今2亿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后期的海西运动,造成了鄂尔多斯地台周围山西地台、六盘山地区、秦岭3个脊梁的隆起,从而使鄂尔多斯地台成为内陆盆地。随着地壳的振荡运动,在中生代三叠纪时期,陕北盆地成为一个内陆湖盆地区。这种湖水荡荡的景象一直持续到距今1亿l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下白垩纪时期,由于四川运动造成地台抬升,从而结束了本地区长期内陆盆地沉陷的历史。子长县冯家屯乡驼儿巷村发现的l亿7千万年以前的安定贝莱鱼化石,便是这段地质时期的极好见证。

新生代第三纪时期,鄂尔多斯地台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植物丰盛,属亚热带草原地区。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繁衍和生息着三趾马和高氏羚羊等食草类动物。

上新世末期发生了喜玛拉雅运动,影响到本地区,使鄂尔多斯地台升起形成了高原。在高原的四周也相继发生了断陷或隆起,基本上奠定了鄂尔多斯地台的现代地貌大势。

到了二、三百万年以前的更新世时期,在鄂尔斯地台上又相继堆积了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陕北黄土高原已基本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时期,也正是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

1975年,黄龙县修建尧门河水库时,在坝地北侧的徐家坟山南坡取土时发现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同时出土的有斑鹿角化石。出土的人类头盖骨代石保留了额骨和顶骨部分。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83年鉴定,属晚期智人中的一种过渡性的类型,距今约3至5万年左右,并被命名为“黄龙人”。

黄龙人晚于马坝人,丁村人,而早于河套人、山顶洞人、 柳江人。它充分证明,延安也是人类童年的摇篮之一。

1987年秋季,在子长县栾家坪乡龙岗寺台、安定镇寨关山,延川县禹居乡和贾家坪乡,安塞县沿河湾乡县南沟等地,相继发现了细石器。其中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镞、尖状器等。这一发现填补了延安历史的一段空白。说明在旧石器时代以后,新石器时代以前,延安曾经是“黄龙人”的后裔们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靠采集和狩猎来维持生活。

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延安优越的地域环境为我们的先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理想场所。星罗棋布般的分布在各县、市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泉窑类型文化遗址,让我们看到了5千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的空前的繁荣。当时,气候相当温暖,茂密的亚热带植物分布在延安大地上,成群的貘和大量的水麂、野狸、竹鼠出没其间。水源丰富,植被良好,使先民们能够靠渔猎来维持生活。同时,又兼营着早期的农业种植,从而实现了由采集业向种植业的转变。当时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是粟,即谷子。直至今天,谷子仍是延安人民主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经历了几千年沧桑变化遗存下来的尖底瓶、圜底钵、石斧、石锛、石镰、石网坠等,向人们默默地展示着昔日的繁荣。

大约从5千多年前起,母系氏族公社逐步解体,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作为这一时期文化遗址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址,在各地大量被发现。吴旗县还发现了同时期的齐家文化遗址。当时的人们已开始饲养家畜、围猎和织造纺织品。房屋建筑技术也提高很快,人们用天然的含碳酸钙丰富的礓石作原料,将其粉碎后调水使用,用来涂抹地坪和粉刷墙体,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居住面”。数量可观的陶器和石器大量被发现,并发现有石纺轮、陶纺轮等。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规模已很可观。“黄龙人”的后裔们已跨越了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门坎,把社会历史不断推向前进。

除了考古发掘的材料外,神话传说也有助于了解延安的远古史。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写过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据史书记载,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号轩辕氏,有熊氏,因生于姬水之旁,故姓姬。黄帝生于神农之世。当时,神农氏衰老,诸候互相攻伐,暴虐百姓;而其中以东方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最为凶暴;但神农氏无力征讨。黄帝乃征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在这场大战中,传说蚩尤请来的风伯雨师兴风作雨,自己又广布浓雾,而黄帝则请天女魃下来相助,又制造了指南车,以在浓雾中辨别方向.又令人吹号角作龙吟,唬走了魔怪,擒杀了蚩尤。黄帝还融合了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族。从此被各部推为部落联盟首领,以代替神农氏。

在古代传说中,人们把许多创造发明都推源于黄帝时期,如用玉(坚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发明了锅和镜子,都被看作黄帝的功绩。至于仓颉造字、伶伦制乐器、大挠作干支,歧伯著医书、常仪占月、羲和占日、臾区占星气,隶首作算数。容成造历、胲驾牛等,都是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妃亲自养蚕,并用于抽丝和织锦,从而为人类的织造史,竖起了一块里程碑。

由于黄帝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因此唐尧,虞舜以及后来的夏、商、周三代,都尊黄帝为始祖。后来,中华各民族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后世”或“黄帝子孙”。

据传说,黄帝曾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鼎成之日,有龙自天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70余人。

黄帝的臣属左彻等人也想相从升天,便拽住黄帝的衣襟和靴子,无奈力不从心,只拽下一只靴子和一块衣襟。左彻便将靴子和衣襟埋在桥山之巅。而《史记·五帝本纪》则载:“黄帝崩,葬桥山。”这就是位于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汉代开始,又在桥山之麓置黄帝庙。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和政府每逢清明节和国家大典均要派员前来祭祖谒陵。l937年4月5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伯渠,前往黄帝陵祭祀轩辕黄帝。毛泽东主席还亲笔书写了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共同赡拜的民族圣地,也是海内外黄帝子孙团结和统一的象征。

禹生在氏族制后期的尧舜时代,传说他是黄帝的玄孙。相传古帝尧时代,我们国家遭受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江河横溢,人民备受荼炭之苦。尧派禹的父亲去治水,逾9年而无功。尧死后,舜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派禹去继续根治洪水灾害,禹接受了他父亲鲧用堙、填之法治水而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修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去治水,终于最后治服了洪水。

大禹治水首功之处,乃壶口瀑布。据《吕氏春秋·爱类篇》载:“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灾之,名曰鸿水。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干东土,所活者千八百国。此禹之神功也”。《水经注》曰:“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黄河巨扼。.此处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岩,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延川县文安驿川有禹居村,传说乃禹到雍州时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时居住过的地方,因以为名。禹到宜川衣锦村居住时,曾娶周姓女子为妻。这里的人们后来修了一座禹王庙,因为禹是该村的姑爷,所以人们叫作:“姑夫庙”。

据说,禹治水先后历l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生子,他也没有回去看一眼。他身带工具,左准绳,右规矩,亲自参加劳动,大腿累得没了肉,小腿磨得没了毛。洪水退了以后,禹又领导人们生产劳动。他叫益把稻种发给人们播种,叫后稷教人们种庄稼。人们渡过了洪水以后的灾荒。

禹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火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商颂·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人们把为人民为民族而献身的优秀品质,都集中在禹一个人身上。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大禹治水留下的圣迹壶口瀑布和盂门山,沸腾着民族的血液,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民族的灵魂。壶口瀑布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倔强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象征。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