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祖祠导游词

2018-09-10 10:56:00 来源:敦化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进入清始祖文化园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宏伟大气、庄严肃穆的牌楼门。牌楼门高14米,宽39.2米,由青石雕刻而成,雕饰精美,寓意深刻。在牌楼门的两侧各有一根象征族人兴旺发达,后代绵延的石雕云海纹旺柱。
据《清史稿》记载,敦化是清朝皇室的发祥地,清始祖布库里雍顺就在这里诞生并平定三姓之乱,最终创建了满族。根据这一史实,在此建立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清祖祠,也让这里成为了海内外满族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和人文精神的家园。
现在在我们左侧的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迎宾石,迎宾石长10米、高3米。上面题刻的是由我国萨满学会会长王松林题写的始祖赋,全文共72行,288个字。主要讲述了清始祖布库里雍顺从降生到创建满族及其早期政权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大家请看我们的右侧,这栋古朴庄严的建筑为长白山神祠,在神祠的二楼设有望祭殿。这是因为,清朝历代皇帝将长白山视为神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清朝兴旺的标志,因此年年都要到长白山祭拜。然而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帝认为前往长白山祭拜,往返路程遥远,且劳民伤财,十分不便。于是便命人在吉林设立了望祭殿,以便于子孙每年向长白山的方向遥拜。清祖祠建成后,长白山恰好坐落于敦化清祖祠的东南,这里便是望祭长白山的最佳地理位置。所以在此又设立望祭殿,并在每年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
下面请大家随我拾阶而上,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祭祀广场。广场上迎面竖立着一尊三足青铜宝鼎,宝鼎高9米,重7吨。在古时候,鼎是权力的象征,祭祀的圣物,寓意着保佑万民,鼎盛千秋。在祭台周围立有8尊石灯宝幢,象征着太平、吉祥。在祭祀广场和前面我们看到的龙兴广场之间立有两尊天鼋(yuán)神兽的雕像,天鼋是满族先世女真人祭祀的三位女神之一姜嫄的化身。
在龙兴广场上有两尊高4米的雕塑,叫做三仙鹤承露。在满族的民间传说中,三只天鹅代表着三位天仙姐妹的化身,满族民间俗称生母为“额娘”,就是以“天鹅为母”的意思。关于这个典故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稍后到殿内再为大家详细讲述。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清祖祠门前。大殿上悬挂的“清祖祠”牌匾是由中国最后一代恭亲王爱新觉罗毓嶦题写的。进入大殿,正中的安放的是高8.5米的清始祖布库里雍顺彩绘坐像,塑像英武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围绕圣像从右往左依次排列着满清王朝十二位皇帝端坐于龙椅上的塑像。再现了大清帝国锐意开创,一统华夏的王者风采。在清始祖背后悬挂的是爱新觉罗宗谱,宗谱高10米,长40米,记录了从清始祖布库里雍顺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完整支系,被誉为“满族天下第一宗谱”。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殿东西墙壁上的两幅大型壁画:左侧的是《三仙女浴躬图》,右侧是《清始祖漂渡图》。相传在很久以前的长白山地区有一座山,叫布库里山,山脚下有座湖叫布库里湖。有一天,天上的三位仙女到凡间游玩,不禁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于是便在湖里沐浴。这时候,有一只喜鹊叼着一枚红色的果子放在了三仙女中最小的妹妹佛库伦的衣服上。等三位天女沐浴完上岸穿衣服的时候,看到了这枚晶莹剔透,十分可爱的果子。佛库伦不忍心将其放在地上就含在了嘴里,而在穿衣服的过程中不慎将果子吞落到了肚子里,于是就怀有了身孕,不久便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生下来就会说话,见风就长,不一会儿就长成了一位伟岸的少年。天女告知了他的来历,并在送给他一个柳木筏之后便飞身离去。这男孩顺流而下就来到了现在敦化的所在地,在这里平定了三姓之乱,建立了满族的早期政权,号称满洲。后世清朝建立,便尊其为清始祖,他的名字就叫做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身后的这幅长32米,高4.2米的《大清开基盛世图》。全图以六幅历史画面为主线,用山林和烟雾,巧妙的间隔连接成史实长卷。整个画面构思十分严谨,主题丰富,场面宏大,衔接自然。第一幅图再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誓师起兵,创建了八旗制度,建立了清朝的前身——后金;第二幅图表现的是明朝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萨尔浒之战,这也是奠定大清后世基业的一战;第三幅图展现了清军胜利进驻台湾的画面;第四幅图记述了清军抗击沙俄,取得民族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签订了中俄两国外交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五幅图描绘的是康熙东巡时的画面;而最后第六幅图就是大清定鼎中原,入主紫禁城的盛大图景。
  疆域图:在海东盛国时期,他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包括了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大部,俄罗斯的滨海地区,朝鲜的近贤道、平安道等地区。渤海国都城几经迁徙,最后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渤海第三代国王大钦茂大兴十八年由敦化敖东城迁移到今黑龙江渤海镇东京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建成都城"上京龙泉府",才稳定下来.
渤海五京:渤海国在全国五个重要城市设立"五京",他们分别是:上京龙泉府(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镇东京城),东京龙原府(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八连城),中京显德府(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一说于今日吉林敦化),南京南海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清津市,一说在咸兴),西京鸭绿府(吉林省白山市临江,一说在朝鲜慈江道鸭绿江东岸)
明清时期这里被称作敖东城,亦称作阿克敦,是保留了清代古城池的名字。“敖东”一词是满语“鄂多哩”的汉译音,有风的意思。清朝时期,因清始祖爱新觉罗贝勒曾经居住此地,清初的时候作为“龙兴祖地”被下令封禁,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开始,此地封禁长达二百年之久,二百年间这里成为给朝廷进贡的捕猎场所。1881年解除封禁。1882年设吉林将军府,敦化立县,当时取《四书》中庸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句,寄予“敦风化俗,以德治理”之意,定名为敦化。解放战争时期,敦化是中共吉敦地位的所在地,1946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曾经暂驻敦化,1958年敦化又省辖县划归延边州管辖,1985年撤县改市,成为敦化市。
位于广场东侧的标志性建筑叫“万众一心”。我们从三个侧面看都是呈一个“人”字的形象。寓意“三人成众”象征着敦化市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万众一心塔的每一个侧面都有127级铜铸的阶梯,象征着敦化从1882年立县以来直到2009年渤海广场建成之日为止,总共历经了127年的风风雨雨。塔的底部安放着大德敦化宝鼎,寓意着敦化市民众志成城,鼎盛千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