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历史沿革

2019-10-17 21:51:0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珲春”名称的由来。最早在《金史》中有“浑蠢”名,后来在《明史》中也出现了“浑蠢”之名,为女真语也就是后来的满语“边地、边陲、边陬(角落)、近边”之意。据《珲春县志》和《珲春乡土志》记载:珲蠢为魏晋时“沃沮”二字的变音。凡勿吉、窝集、扶余皆此音之转。诸多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温车恨”、“浑蠢浑”、“弗出浑”、“弗出”、“训春”等,最后音译汉化为“珲春”。从“沃沮”到“浑蠢”再到“珲春”,变化很大,但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满语音译所用汉字不同造成的差异,“珲春”是最后较稳定的译音。

  清顺治十年(1653年)此地为宁古塔昂邦章京统辖地,属封禁区。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雍正七年(1729年)隶属宁古塔副都统。1859年(清咸丰九年),珲春协领升为副都统衔协领。

  光绪七年(1881年)撤销协领,改设珲春副都统,延吉全境归珲春副都统管辖。珲春增设副都统,首任副都统依克唐阿在珲春筑城,同年设吉林边务督办、珲春招垦局。光绪十二年(1886年)7月,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澂与俄方签署《中俄珲春东界约》,重新勘定珲春一带的中俄边界,明确了中国拥有图们江出海权。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为珲春府。

  1909年(清宣统元年),设珲春厅,招民垦荒、驻靖边军、置防俄炮台、修通道路、整设驿站,使珲春进入了重新建设时期。宣统二年(1910年)设置珲春厅,隶属东南路道。1913年(民国二年),珲春厅改为珲春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珲春县直隶吉林省,为一等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民国政府重更道制,东南路道改为延吉道,撤珲春厅建县,珲春县为延吉道所辖。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珲春防川的张鼓峰、沙草峰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史称“张鼓峰事件”。该战役因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而被毛泽东写入《苏联人民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是一致的》一文。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就诞生于张鼓峰事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