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族

2017-09-22 08:00:00 来源:中国伊宁政务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回族,又称回回、“东干”,史籍又称“汉回”。清乾隆年间,一部分回族迁来伊犁,主要居住在宁远城和绥定一带.清同治、光绪年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回民起义失败后,一部分人散入伊犁。民国年间,西北地区军阀混战,陕、甘、宁、青一带的回民有一部分迁居绥定和伊宁等地。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有些回族人从苏联迁回伊犁,大多居住在霍城、绥定和伊宁市的东梁一带。民国17年(1928)年,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教派冲突,迫使大批回族西迁,一部分迁至伊宁市境内。回族通用汉语汉文,但仍保留了少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

婚 俗 

回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青年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择婚礼日期。订新叫吃粮茶,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女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问他们各自的“经名”(宗教名字),若无经名便由阿訇为他们命名,部新郎是否已送新娘“迈赫尔”(礼物),因为礼物是夫妻恩爱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礼必行之礼,有了证婚词,才能说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认。其后还要举行扒果活动,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长生不老的长生果、早生贵子的枣子、表示富贵的金属小钱及花生、水果粮、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执于新郎事先准备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内衣内),再交给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谐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丧葬丧俗 

伊宁市回族实行土葬,主张速葬,一般情况下早丧晚葬,晚丧次晨葬。有时为等待主要亲属,也可推迟丧期,但最长不超过3天。住院或在外地病危无救时,一般都尽可能地送回家。回族临终时,先要请阿訇年“讨白”(阿拉伯语,意为忏悔),直系亲属、本寺阿訇、德高望重者守候病人。如果在外地无常(去世),主张就地埋葬,回族人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是真主前定的,人的无常是归真,不主张过分悲伤,忌讳嚎啕大哭。

饮 食 

以面食为主,主要有拉条子、揪片子、哨子面、油香、花卷、粉汤、蒸肉、馓子等。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回族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

服 饰 

伊宁市回族人传统的衣饰,年长者多穿黑色布料外衣、白衬衣、青色和棕色坎肩;中老年男子多戴白色小圆帽。老年妇女多穿青色服装。青年妇女喜穿衣襟绣花外衣、绣花胸兜、扎绣花围裙,戴戒指、耳环、发卡等首饰。当代青年和城市职工,从服饰上已很难分辨出汉族和回族,时尚服装也是回族人的首选。

节 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回族以肉孜节为大节,古尔邦节为小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