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样锦”音乐中的晋商“风”

2020-10-12 08:00:00 来源:首页 - 临湘市政府门户网 作者:临湘市文旅广新局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十样锦”音乐中的晋商“风”

流传于临湘周边地区的“聂市十样锦”是起源于茶市古镇聂家市的古典器乐演奏曲的表现形式。它发端于三国时期的吴楚之地,盛行并定名于明、清之季,流行于湘北地区,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带有厚重的泥土芬香,也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十样锦”,顾名思义是指演奏的乐器有多种。流传于临湘聂家市民间的十样锦由大鼓、铜锣、钹、笛子、唢呐、箫等多种乐器组成。主要演奏的乐器有:大鼓、小鼓(小堂鼓、斑鼓)、锣(苏锣、中锣)、小锣(马锣、嘀锣、小云锣)、钹(苏钹、中钹)、竹笛、洞箫、笙、唢呐(大小)等,以演奏“华锦乐章”而著称。

“十样锦”的表演形式与内容,概而言之为:“文武开合璧、三部连袂”。即以锣鼓钹等打击器乐为演奏主体,称之为“武乐”,又称为“干打”;以笛子、洞箫、笙、唢呐等吹管器乐为协奏衬托,称之为“文乐”,文武器乐合奏总称为“文武合璧”。“十样锦”全套乐章除前奏和尾声外,中间的主体部分,则由相对独立而又紧相连袂的三部乐章的构成。

“十样锦”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发展、流传与嬗变的过程,与聂家市古镇的兴衰一脉相承。三国时期,聂家市尚是一个无名的村落,隶属吴国的下隽县地。吴主孙权巡视黄盖水军驻跸之地,当地军民官绅敲击“金、钲、鼓、筑”迎接圣驾。随后吴主赐名此地为“接驾市”。随之流传到民间,在敲击演奏多种吹打乐时,酷似一群雀鸟在水塘中嬉戏,故而俗称“麻雀里洗澡”。于是产生了聂家市十样锦的雏形。

唐末宋初,马殷析巴陵之地设王朝场,开展茶叶贸易,随着市场的发展,王朝场改为王朝县、临湘县。“接驾市”也因谐音被衍称为“聂家市”。北宋庆历年间,聂家市名人张实万之子张尚阳被宋仁宗招为驸马。张驸马携升平公主回乡省亲,一路鸾辇奏鸣。当地民间艺人也组成打击乐队相迎。民间乐队感受到宫廷音乐的奇妙,在乐师的传教下,将丝竹管弦乐移植到乡土的打击乐中。聂家市的十样锦通过与宫廷音乐的结合,又突出地方音乐之俗,形成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连袂的独有特色。这个时期,应是聂家市十样锦的初创期。

时至明代,随着“浙赣填湖广”的移民大潮,赣文化的渗入与传流。聂家市经济文化开始由衰落逐步地进入兴盛时期,境内的民间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祠堂庙宇、迎神赛会之俗风起云涌。每年从正月十六至二月二十,要将菩萨迎接到万寿宫集中供奉一月有余,以保境安民、祈求福瑞。在这时迎神请驾的过程中,要奏响鼓乐渲染气氛。于是,聂家市十样锦便成了迎神赛会的“进行乐”。明代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记载其盛况时曰:“有十样锦者,锣鼓钹钲之属,齐声振响。”“进行乐”也初步形成“三部乐章”的构架,第一部:接驾(迎神出庙);第二部:进城(巡游布福);第三部:驻跸(保境安民)。这个时期,应是聂家市十样锦的形成期。

清代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时代,随着茶业的繁荣昌盛,聂家市成为青砖茶、黑茶的集散之地,成为万里茶道南方起点之一。“十样锦”在嬗变的过程中,融入了晋商带来的山、陕诸多音乐曲牌的文化元素,得到了极大地放大与发展。首先,聂家市十样锦武乐组合中引进“大鼓”元素。山西的绛州大鼓、陕西的安塞大鼓的演奏形态,通过不断地革新,创造性地运用到了聂家市十样锦之中。三通鼓响,地动山摇,闻声十里,打出了绛州大鼓的威风,安塞大鼓的豪迈,晋商诚信务实的风范。二是选择性地吸纳山陕梆子及晋剧十样锦曲牌的精华。《直隶降州志》载:“岁时社稷,夏冬雨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降州志》又载:“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各种故事,如锣鼓等等。”随著晋剧对中路梆“苦相思”和“花腔”的发展,“唢呐牌”和“丝统牌”的广受博采与方音的融汇,形成宏厚博大,磅礴恢弘,音韵铿锵,粗犷豪放的音乐、器乐语系。聂家市十样锦曲牌中也选择性地进行了吸纳。三是吸纳了部分祁太秧歌的演奏风格。山西祁县太谷,平遥为“川陕通衢”,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载体。使祁太秧歌的艺术形式,从踏歌、两小戏、三小戏到戏曲化的发展,如《走西口》、《放风筝》、《割田》、《小观灯》、《卖艺》、《吃瓜》等小戏曲得到了日臻完美。随着晋商的南下,带来了祁太秧歌的繁荣与传播,祁太秧歌也促进了茶业的昌盛。聂家市十样锦在多元文化的融洽中,或多或少地保留有祁太秧歌的文化元素。同时,十样锦演奏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放大。由单纯的迎神赛会,拓展到街市的大型庆典,茶事的盛会和民间的红白喜事之中,常与玩龙舞狮,抬“故事”、出“ 天星”,打地花鼓,玩采莲船,骑竹马等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融为一体。十样锦以打击乐为主体的“三部曲”得到了得到了放大与发展。它主动地接纳了晋商带来的音乐、器乐语种,丰富了曲牌的内容,完善了曲牌的语系,最后,形成第一部《接驾·白牡丹》;第二部《进城·瓜子仁》;第三部《驻跸·叼光令》等一整套欢快愉悦,精妙绝伦的乐章,使聂家市十样锦走进它的成熟期。

聂家市“十样锦”通过不断地嬗变与完善,逐渐地由雏形与初创期,走向形成期,迈进成熟期,形成一套完整精湛的音乐器乐谱系。在千古山川,百年茶道上,能与先辈论古,与马帮并行,与茶翁对饮,既能览新兴之诚,又能观盛世之业。激发梦想中的所思所叹所敬,故呼呼唤唤,指指点点,长歌啸、短词吟,成就了临湘青砖茶史上瑰璋,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朽功勋。

临湘市万里茶道申遗办

桂林  海燕

2020年10月10日

聂市“十样锦”喜迎晋商重走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席张维东采访“十样锦”演奏员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