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进、住得下、能脱贫!探访白塘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2020-08-26 08:52:00 来源:汨罗市人民政府 作者:掌上汨罗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张为)2018年年底入住,迄今已经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白塘镇易地扶贫搬迁的41户135人住得还好吗?收入来源如何?2020年8月24日,记者实地探访白塘镇易地搬迁安置区。

24日上午11时,处暑刚过,气温灼人,五栋刷着白墙的四层小楼安安静静伫立在烈日下。社区院子里,篮球架和乡村大舞台暂时空无一人;楼道口、阳台上,春节时张贴的对联、悬挂的灯笼依旧红艳。

在最临近菜地的5栋,记者注意到,一辆三轮车罩着帆布停在门外。“这是两个贫困户合伙买的车,她们一起搞了个麻辣烫小摊。” 孙国正是安置区的常住人口之一,也是安置区的社区主任。他告诉记者,三轮车属于张敏和李仕莲。住进安置区后,因为靠近镇区和学校,她俩合伙买了辆几千块的三轮车,一起做起了麻辣烫的生意。

“每天下午和晚上就出去卖麻辣烫,味道很好,生意也不错。”孙国正说这话时,一辆摩托车突突开进了楼下的车库停下。骑摩托车的正是张敏的老公李维。李维刚刚在外面做了砌匠工回家,一身衣物灰扑扑的,脸也被晒红,流了不少汗。

交谈后,记者得知,李维和张敏是白塘村赶洲组的无房户,家里还有母亲和两个孩子。2108年年底,一家5口一起搬进了安置区的5201号房,享受了小额信贷5万元的金融扶贫和油茶种植的直接帮扶。如今丈夫出门打点小工,妻子卖麻辣烫,两个孩子接受教育扶贫分别就读高中和小学,一家人早就脱了贫,日子过得顺顺当当。

“住到这里,干干净净的,蚊子也少,环境卫生也好,小孩子进学校读书也方便,还是很舒服。”李维说话有些腼腆,坦诚除了种田不太方便外,搬入安置区生活几乎没有什么不好。

临近饭时,住在1101的湛后华也下楼去自家菜地里摘青菜。湛后华是移风村五塘的贫困户,儿子在外打工,如今就她带着孙子住在安置区里。“我年纪大了,没什么别的收入,但住在这里,有房子有菜地有养老保险有帮扶资金,生活还是不操心。”湛后华说。

记者走访安置区发现,2018年安置区共安置41户135名贫困户,如今常住的还有26户约80余名。社区主任孙国正介绍,不在安置区常住的贫困户基本都在外地打工,包括深圳、娄底、长沙、岳阳等地。

“留在家的贫困户基本也都有各自的收入来源,比如吴玉海享受了产业扶贫,正在养龙虾,还有不少人在周边的扶贫车间里上班或从事砌匠、木匠等工作。” 孙国正说。

据了解,安置区建成后,白塘镇党委政府引进深圳市越行科技有限公司在安置区设立扶贫车间,为贫困户积极开展生产生活技能和就业培训,在传统种养殖和外出务工的基础上,通过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引导和扶持群众就近就业。切实加大产业后扶力度,并通过文旅投屈子祠文化园度假酒店项目、油茶种植项目等有效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经统计,现在安置区的贫困户有8户次纳入低保范围,20人享受教育扶贫,25人有养老保险,5户通过小额信贷实现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则实现了全覆盖。”白塘镇扶贫干部姚坤介绍,目前整个安置区除吴平锋、喻金山为兜底贫困户,黄秋林一人未脱贫外,其余均已实现脱贫。

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以来,白塘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07户3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57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解决了贫困户、“四类对象”、边缘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