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白玛群加--讲述黑陶匠人的初心

2018-04-19 08:00:00 来源:囊谦县新闻网欢迎您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脱贫攻坚|白玛群加--讲述黑陶匠人的初心
    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冲动,是一丝暗藏在岁月里的痕迹。白玛群加的梦想启始于内心对藏黑陶文化的崇敬,为此他寻寻觅觅,坎坎坷坷,费劲苦心,终将囊谦特有的藏黑陶推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让藏黑陶文化在泱泱国粹中占有一席之地。
    走进囊谦藏黑陶基地的黑陶展厅,一股融合着千年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玻璃展柜里放满了凝聚着白玛群加多年心血的呕心之作和珍藏的“至宝”,一件件黑里透亮的器皿弥漫着沧桑古迹。前不久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的白玛群加兴致勃勃的向我介绍了获奖作品—“双星伴月”的创作理念。手捧奖牌,一脸欣慰的白玛群加表示,自己特别渴望拿到这个大奖,但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和利,而是希望藏黑陶用本身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目光,让藏黑陶文化走的更高更远,这也是囊谦的光荣和骄傲。
    出生在以手工艺谋生的家庭,白玛群加从小就看着父辈们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着生活,受家庭影响的他12岁便继承父志,开始学做唐卡、泥塑、木雕、金银塑和佛像。十四岁随家人长期游转汉藏两地的寺院修建佛像,父辈们引以为荣的谋生的手段却为白玛群加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时幼稚无邪,归时壮年已成,当已成年的白玛群加回到故乡,在机缘巧合的人生轨迹里,遇见了囊谦黑陶传承人扎旺老师,他先后八次拜师。在扎旺老师的悉心教授下,本身基础厚实的白玛群加更是废寝忘食,付出了所有的时间专研黑陶。“在扎旺老师手里黑陶是当地农牧民喜爱的生活用品,在我手里我要把它变成真正的艺术品”,为了实现目标白玛群加不断思考研悟,不断尝试,终将黑陶的制作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囊谦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因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致富门路短缺,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黑陶制作技术,让更多的人有增收渠道,白玛群加投身于扶贫事业,2006年创建了一家工艺厂,“当时我只能拿出3000元,与实际相差甚远,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几度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给了我创业金,帮助我走好了创业的第一步,我十分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一开始我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从特困户、孤儿、残疾人当中招收学徒,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掌握黑陶技艺,能够自力更生,就这样一直坚持到2013年,资金运作出现了很多困难,我也力不从心,这才放低了招徒标准。”白玛群加说,随着自己的创业成功,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娘拉乡位于河谷地带,草山少、耕地少、牲畜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作为全县致富带头人白玛群加率先响应,在娘拉乡娘多村办了分厂,招收当地贫困户务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的家庭困难。
   
  “我总计教过1773名徒弟,目前靠手艺谋生的有50多人。现在有23名徒弟,为了激励他们,谁做的好我就给他多发工资,总体上说最少的每月可以拿到3200元,最多的可以拿到1万多。”随着社会就业率的压力加大,白玛群加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每年招收一定名额的学徒,给他们发工资,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从2010年第一次获奖到今天的“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从创建工艺厂发展到公司模式办起了分厂;从黑陶基地到创业培训基地,每一次名利的所得就会让白玛群加在思想上发生巨大变化。“从2017年开始,我不在注重盈利问题了,注心于扶贫和黑陶文化挖掘工作。我把收入一部分用于贫困户救助,另一部分从边远牧区地方收来了一些‘老物件’进行研究,乘年轻深层次地挖掘藏黑陶文化,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的事。”白玛群加说,自己已经确定了一个奋斗目标,就是通过县政府建设一个囊谦陶器博物馆,将自己的珍藏品都捐出去,展现给所有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囊谦的文化价值。
    匠人的心创造着世界。从最初到最终,从一鉢红土开始在时间的催促下,融汇了人生起伏的藏黑陶,经过捏泥、制模、晾晒、火烧、定色等程序,最终糅合着白玛群加的心血定型于世,展示着自己最普通的初心。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