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泥村:三县(区)交界的古村落

2019-08-19 08:00:00 来源:红塔区新闻网 作者:玉溪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  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文/图

黑泥村依山而建,是一个彝族村落。
黑泥村依山而建,是一个彝族村落。

在红塔区南部的群山之中有一个村子,名叫黑泥村。据说,这个村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地处红塔区、通海、峨山三县(区)的交界,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由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村鲜有记载,以至于很多人对它都比较陌生。近日,记者来到黑泥村,探访这个古村落的地理与人文。

与明朝移民或军屯有关

黑泥村隶属于红塔区研和街道玉屏社区,距离中心城区30公里左右,路程虽不远,但开车也需要1个多小时。

一段时间的车程后,黑泥村到了。这里四周环山,植被茂盛,绿意盎然。村子依山而建,民居也因地势的高低而连绵起伏。与城市的嘈杂相比,黑泥村显得寂静而清幽。

徒步村中,虽少见村民走动,但也偶尔看到在自家门前整理烟叶的农户。上前与之交谈,村民在表露出拘谨的同时,又有那种与生俱来的纯朴。交谈间,记者了解到,黑泥村是一个彝族村落,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先后有柏、普、施、李四姓人氏来到这里定居。

聊起当地历史,现年63岁的当地人施福宝在自家门前翻阅起《施世族谱》说:“黑泥村大概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全都是彝族。由于没有相关的历史文字记载,所以黑泥村的历史无法说清楚。”言语间,记者接过他家的族谱,虽无法直接了解黑泥村历史,但或许可以通过施姓的源流感知黑泥村的变迁。

“听老辈人说,这个村子最早来的是柏姓人家,他们来到这里落脚后,偶遇连绵的阴雨,雨水淹没了地里的稻谷,当年没有了收成。柏姓人家认为,这里不适合居住,便离开了。后来,我们施家的先祖就来到了这里,在此繁衍生息直至今日。听说,以前我们施姓先祖是从南京一带来的。那时候,因每年雨季长江都会暴涨,河水泛滥,淹没粮田、农舍。为躲避水患,先祖们辗转来到了现在的黑泥村。由于先祖们饱受水患之苦,于是便将农舍建在了地势较高的地方,依山而居。至于具体是哪个朝代来到这里的就不清楚了。”施福宝说。

在翻阅《施世族谱》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了这样的表述:“施氏族人依据祖辈流传,自认先祖为江苏南京人。明洪武年间,傅友德、沐英、蓝玉平滇后,沐英回朝续职返滇,携移民入滇,以屯戌滇中各地。”据说,现今玉溪境内各地彝族居民当中,有不少是在明代逐渐从省外融合进来的汉族等。此外,研和当地文献也有记载:宋、元、明三代,大批北方军士及江南大姓先后入滇,部分入驻研和屯田,凿井而耕,凡5家所耕之田为1伍军田,研和境内共18伍。清康熙年间,出生于研和东山的新兴州土官王凤,被封为土州判,官署设于东山村,称“东山土司府”,其掌理新兴州49个彝寨事务,直至民国19年(公元1930年),东山土司府已管理彝寨长达247年。

综合这些表述来看,黑泥村似乎又以明朝移民或军屯有着某种联系。而与黑泥村相邻的峨山县小街镇在明代便是军屯之地,这其中会有关联吗?记者翻阅相关文献,暂没有找到明确的表述。不过,施福宝告诉记者:“以前,玉溪人要去峨山,都要从我们这里经过。而峨山现在的施姓,基本是我们这里的分支,峨山小街镇就有施姓的人家。”

虽然黑泥村地处三县(区)的交界,但在采访中,关于古时的商贸往来等活动,村民们并没有提及。或许是因年代久远,无从说起,又或许是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文献中记述黑泥村

穿梭于黑泥村极具古旧气息的巷道间,村民们对当地历史着实没有过多描述。但据记者所了解,在清代咸丰年间,黑泥村曾和与之相邻的年景村争执汞洞山(红石岩)与天子庙山的山界打过官司。

对于这段历史,记者仅在相关文献中找到简单的记述:这场官司打了3年,后经东山土司府判决,并颁发给黑泥村四张地契执照为据。执照上注明东南西北四至和“八冲二块”。“八冲”是:东面文笔山冲,南面黑泥冲窝、李家坟窝和水田冲,西面切兜窝和摸本冲窝,北面嘎拉窝、节拉窝和维可拉窝;“二块”是:撒马冲一块、左树莫一块。

此外,文献中还说,在1928年至1936年这段时间里,黑泥村当事人(村董)曾呈诉玉溪县旧政府,向普乃冲追回该村黑泥冲窝所耕属的全部山林和田地。官司打了八年,最后由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批示判决,认为“既经查实黑泥冲窝所耕属的全部山林和田地原系黑泥村所有,现应责令普乃冲将上述全部山林和田地退还黑泥村管有。”并指示,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协同玉溪县与河西县政府遵照批示执行。玉溪、河西两县县长和两村当事人(村董)等到黑泥冲窝立下三块界碑。事后,由于种种原因,官司虽然打赢了,但是山林田地没有收复,还是不能管理耕种。

在对黑泥村往事的回忆中,施福宝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告诉记者:“以前黑泥村曾有一座庙,我们这里称它为大庙。记忆中,这座庙建得很好,里面供奉了很多神像,是三间四耳的建筑格局。原来的黑泥村没有学校,村里的大庙就成了我们读书上学的地方。记得那时候,到庙里读书,连桌椅板凳都要从家里搬着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庙就没有了。而关于这座庙,我们这里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因旧时,黑泥村人不服管,于是研和东山的土司官便在我们这里建了这座庙,以示震慑。我们虽不清楚这庙是什么时候所建,但估计它应该有很多年的历史了。”

岁月轮替。如今,行走于黑泥村内,古旧的老宅早已成了它历史的见证,见证了它曾经历的历史沧桑。

编辑:陈荟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